其實上猶太人在許多國家並不太受歡迎。就因為他們聰明,聰明到他們比大多數人會更有錢有名,是精英階層。而從所周知,所謂的精英在某些時候碰到**、叛亂或爆發政治、民族衝突時就會成為被革掉命,被迫害的那一群人。也許就因為這個原因,使得猶太人看上去每隔不久就會出現受到排斥甚至迫害鎮壓的事情,讓全世界都以為猶太人過得很艱難。
而事實上這些猶太人比很多人都過得更好。
在阿拉斯加,猶太人其實也不少,比不上美國和英國等國,但猶太人也應該有十幾二十萬人,但這十幾二十萬人在阿拉斯加大部分也多是精英,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文化、科學界的猶太人,其中像哈伯這些科學家還是葉楓支持下或綁或請,來到阿拉斯加的。
不過若仔細觀察一下阿拉斯加的猶太階層就能發現,在阿拉斯加猶太籍的商人並不算多,而且幾乎沒有猶太裔大富豪,多是一些中小商人。
同時猶太人參政議政積極性很高,但幾乎從沒有出過省市長之類的官員(需要進行民選的市縣長和議員之類的就更少了,阿拉斯加猶太人數量太少,競選時是很難得到足夠選票),內閣部長也就是出了弗裏茨.哈伯這個比較偏向技術性的科技部長,而且早已經退休。
在阿拉斯加,猶太裔名人最多的也就是科技界。這還主要是因為葉楓憑著對曆史的了解,搶來了許多後世知名的猶太科學家的緣故。
倒不是葉楓要故意打壓,事實上阿拉斯加這個華人為主的國家與西方國家在很多方麵有著先天性的差異,猶太人就算再有錢有名、再聰明,也很難在阿拉斯加掀起大浪。而且華人有著很強的包容同化能力,現在即便是一些歐洲等其他各族移民在阿拉斯加都越來越有被同化的跡象了。葉楓並不需要擔心猶太人出什麼厶蛾子。
而阿拉斯加猶太裔相對較少的主因其實也是因為這一點,相比美國和歐洲國家,阿拉斯加和中國這樣的華人國家對猶太人的吸引力本身就要小很多。
“埃及、亞述時代我們都曾受到迫害,而且那是我們祖先生活的土地,要複國當然隻有在這裏複國。”古裏安堅定的道。
“埃及、亞述?好吧,先不說他們是否阿拉伯人,但好像都是戰爭時期發生的事情。戰爭時期說不上誰迫害誰,成王敗寇而真正迫使你們遷離故區流浪各地的好像是羅馬帝國?”葉楓哂笑一聲。
看著葉楓那不以為然且略含譏諷的神情,不說古裏安,就是魏茲曼也意識到葉楓很不喜他們了。似乎由始自終人家就不怎麼支持猶太人複國,更不怎麼樂意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複國了。
說起來也對,貌似阿拉斯加與阿拉伯人的關係要更深一些,巴勒斯坦相鄰的敘利亞,黎巴嫩的阿拉伯人可是生活的很不錯的,是現在整個中東最富裕最有實力的一群人,敘利亞雖然是殖民地,但阿拉斯加這個殖民者顯然還挺受歡迎的。
同時阿拉斯加與沙特阿拉伯因為石油利益也有著頗深的交往,北也門的阿拉伯人也一直受到阿拉斯加支持,即便是阿拉斯加剛剛占領的科威特、以及還在英國人手裏的酋長國,阿曼等地,阿拉斯加其實也頗有些實力,也頗有些聲譽。
因為阿拉斯加以前在這些地方都有不少商務投資,當然多半也是石油資源上的投資,但與英國人相比,阿拉斯加在這些地方更像是真正的投資者,而不是像英國人那樣掠奪壓榨式的投資。所以在這些地方的阿拉伯人眼裏,阿拉斯加怕也是受歡迎的。哪怕將來換成阿拉斯加殖民,怕也會比英國人更受到歡迎。
雖然英國的殖民政策比葡比荷這些殖民國家更寬鬆一些,但相比阿拉斯加又有些差距了。看看阿拉斯加的那些殖民地就知道了。
不說遠了,就對比敘利亞這個位於阿拉伯地區的阿拉斯加殖民地,看看敘利亞和英國統治下的阿拉伯殖民地就能說明一切。
敘利亞人的人均收入是英屬阿拉伯殖民地的兩倍以上。現在中東最好最繁華最大的幾個城市幾乎全在敘利亞。而且敘利亞可不是靠石油發展起來的,敘利亞所發現的石油還比不得一個小小的卡塔爾呢。而且讓人眼紅的是,敘利亞這樣的殖民地同樣有完善的福利製度,哪怕失業也不用擔心餓死。
說白了阿拉斯加殖民地已經開始進入文明社會,而英屬阿拉伯殖民地基本上還處於半原始社會狀態。
現在的伊拉克、伊朗脫離英國人的控製,以後可能也避免不了受到阿拉斯加控製,但以敘利亞、黎巴嫩的阿拉伯人的生活情況來看,受阿拉斯加人控製不見得會很差。伊朗和伊拉克人怕是也不會太過抵觸,這樣屆時整個阿拉伯社會變都會與阿拉斯加發生緊密關係。
既然阿拉斯加在阿拉伯世界頗有聲譽,有著不錯的良好關係和基礎,加上阿拉斯加似乎極為看重波斯灣的石油利益,那在這種情況下盡量偏向阿拉伯人很正常,有什麼必要為了此前視為同盟國圈子的猶太人而影響與阿拉伯人的友誼呢?
而且不說阿拉斯加殖民地統治下有千萬以上的阿拉伯人,就是阿拉斯加本土現在也有著超過兩百多萬的阿拉伯移民,若算上信奉伊斯蘭教的移民更是超過四百萬(非洲地區,還有土耳其、中亞、東歐,甚至東南亞都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比其國內隻有十幾二萬人的猶太人,阿拉伯人在阿拉斯加顯然更應該得到重視。
魏茲曼一臉苦澀:“總統先生似乎對我們猶太人似有一定的成見。”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會跟德國人合作的原因吧。”古裏安卻再也忍不住,站了起來道。
葉楓卻是眼裏銳芒一閃,直接盯著古裏安道:“我們阿拉斯加與誰合作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並不需要你們來評判。不客氣的說一句,如果你們是這樣態度,我想以後你們很難得到任何國家的支持。就算你們真的成建國,以你們這樣的處事態度和政治眼光治理國家,怕是建國後也不得安穩啊。”
古裏安臉上閃出一絲戾氣,但緊接著又反應過來,正要說話,魏茲曼已經有些驚喜的道:“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總統先生剛才的話裏似乎並沒有表示不支持我們複國?”
葉楓冷然道:“你們是一個政治性組織,應該很清楚什麼是政治才對,我是否會支持,關鍵不在於我,而在於你們,你們必須給出合適的理由說服我,也讓我能夠說服我們的國會和人民。否同我們憑什麼支持你們?”
古裏安這時已經重新坐了一下,與魏茲曼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兩人的眼裏都不免露出一絲喜色,這是在提條件了。
願意提條件就好,怕的就是人家不提
這時魏茲曼沉淫片刻道:“隻要阿拉斯加能夠支持我們猶太人,支持我們複國,阿拉斯加將得到所有猶太人的友誼。”
葉楓卻似乎不太滿意:“友誼?包括摩根和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的友誼?是否你們可以說服所有英美猶太商人中止與同盟國的合作?是否可以讓他們不再支持英美政fǔ?我想最能表現你們的友誼的就是這個了。如果支持你們可以得到這個承諾,那你們肯定也會得到我們的支持,軸心國特別是德國我無說服他們改變政策,但至少海約組織一定會支持你們。”
開什麼玩笑?
魏茲曼和古裏安一臉的鬱悶。
讓摩根和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家族放棄對英美的支持?雖然他們對猶太複國主義也是支持的,但的確是帶有一定政治目的啊。人家現在控製的可是美國這樣一個大國?有什麼理由放棄這樣的利益,全麵支持猶太複國?相信沒有人可以說服他們。除非英美已經完全的崩潰
“我們可以盡量,但我們無保證讓他們放棄對同盟國的支持,但我想隻要我們發出號召,並且阿拉斯加能確實支持我們複國,我想絕大部分猶太人將會徹底放棄對同盟國的支持。但是未來阿拉斯加也必須保證他們的合利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葉楓不置可否,端起茶杯慢慢的喝起了茶。讓魏茲曼和古裏安也不知道葉楓肚子裏賣得什麼藥。
“其實當初英國人提出的烏幹達計劃我看可行。現在英屬東非的肯尼亞和烏幹達已經被我們阿拉斯加控製,如果你們願意,我可以支持你們在烏幹達基奧加湖以北建立猶太國。當然若你們覺得烏幹達不好,地方太小,肯尼亞也不錯,劃個一兩萬平方公裏給你們建國應該足夠了。好像以前的烏幹達計劃指的就是肯尼亞吧。如果你們願意,我可以支持你們全盤照搬這個計劃。”
葉楓這一突然開口,魏茲曼和古裏安差點當場栽倒在地。
烏幹達、肯尼亞?跑到非洲去建國?
以前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和英國的確有過這個計劃,隻是同意的人很少,古裏安就是一個堅決的反對者。
英屬烏幹達計劃其實就是將英屬東非的一部分分出作為猶太人家園的計劃,最早是由時任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的約瑟夫?張伯倫於1903年向西奧多?赫茨爾(猶太複國主義的創始人之一)領導的錫安主義(就是複國主義)團體提出,規劃將Mau高原(即現在的肯尼亞)上13,000平方公裏的土地劃作猶太人家園。這個計劃是針對當時俄國的反猶運動(唉,從中就可以看出其實猶太人在很多國家都並不受歡迎,經常遭到排斥甚至鎮壓迫害)而提出的,很多人寄望這塊地方能安置受迫害的猶太人。
這個計劃在1903年瑞士巴塞爾召開的錫安主義大會上引發了激辯。支持者認為這是猶太人回到聖地巴勒斯坦之前暫時的避難所,而反對者認為這會使猶太人更難回到聖地巴勒斯坦,投票前俄國代表也表態反對。最後這個案子以295比177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