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新殖民體係(1 / 3)

第776章新殖民體係

本來最難處理的就是非洲殖民地,不過對非洲殖民地的處置各大國在蘇伊士會議上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意見,所以這次哈城會議不過是各方簽訂正式協議罷了。【無彈窗小說網www.baoliny.com】/.26dd./文字音速首發!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南非按東經25度線被一分為二,德國占領西部,阿拉斯加占領東部,另外阿拉斯加以印度洋西岸的肯尼亞jiā換了維希法國位於大西洋沿岸的塞內加爾,不過肯尼亞西北部圖爾卡納湖地區近十五萬平方公裏土地並在不jiā換之列。此地將並入阿拉斯加控製的烏幹達。

另外以中部內陸的布基納法索jiā給法國,中非jiā給德國,換取了阿拉斯加在法屬馬達加斯加島和留尼汪島的控製權。

此外阿拉斯加還做了一個看上去很不劃算的jiā換生意,即以麵積達11萬餘平方公裏,人口有五六百萬,擁有馬拉維湖,有著相當農業發展條件的英屬尼亞薩蘭(即後世的馬拉維)與葡萄牙jiā換了其位於西南非洲安哥拉領地的卡賓達地區和剛果河口地區。

卡賓達位於剛果河口以北,葡屬安哥拉本土西北方,西瀕大西洋。介於阿屬西非剛果大區和此次會議上已經jiā由阿拉斯加托管的比屬剛果之間,被比屬剛果狹長領土與本土分隔,是安哥拉領地的一塊飛地。

卡賓達以前又稱葡屬剛果,是在1885年的柏林會議將剛果王國分成法屬剛果及比屬剛果(現都屬阿拉斯加)時分給葡萄牙的一小塊土地。在柏林會議的前夕,卡賓達當地人與葡萄牙簽署了條約,同意將卡賓達置於葡萄牙的保護之下。最後此地就歸屬葡萄牙的安哥拉總督統一管理。

這塊飛地麵積不過7270平方公裏,人口約十多萬人。西邊是大西洋。海岸線長90公裏。境內屬熱帶雨林氣候。森林茂密,盛產木材。

當然阿拉斯加看中這裏並非是因為木材,這塊小地方以正常眼光來看,不管是人口,麵積,資源等等各方麵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尼亞薩蘭即馬拉維地區相比,甚至價值差得很遠,這項jiā換,不說葡萄牙,德意中等國,就是阿拉斯加方麵的代表林國民和楊國平等人也有些覺得不可思議。

在林國民和楊國平看來,卡賓達相比馬拉維,唯一的優勢就是卡賓達臨海有港口,而馬拉維處於內陸,但這樣一塊小地方,臨海有什麼意義?阿拉斯加在非洲,特別是是在剛果一帶,還缺少臨海的港口嗎?而且卡賓達長達90公裏的海岸上線並沒有什麼優良的深水港灣適於建設大型港口。

總之兩地的價值完全不成正比,即便加上安哥拉北部的剛果河口地區的兩萬餘平方公裏土地,總麵積也不到三萬平方公裏,總人口也不到四十萬,資源看上去也不豐富,極為荒涼。

所以要jiā換也不應該這樣jiā換,好歹要讓葡萄牙再多搭上點添頭才是。不過兩人反對也沒有用。

因為這完全是葉楓個人的堅持,隻有葉楓才知道相比之下,卡賓達和剛果河口的價值可比馬拉維高上太多了。要知道後世著名的安哥拉近海油田大半都處於卡賓達近海和剛果河口近海。

對葉楓來說,阿拉斯加缺少的不是一個馬拉維那樣有一定農業發展條件,也有一些普通礦產的地方,而是要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後世最需要的資源——石油。

何況,人口少,麵積小,越有利於阿拉斯加長久控製這些地方。

算上本土,加上美國,前蘇聯,加勒比,bō斯灣、荷屬印度、墨西哥灣,幾內亞灣現在再加上卡賓達和剛果河口,後世最出名最豐富的幾大油藏區幾乎大半都將處於阿拉斯加為首的海約國的控製範圍之內。

而軸心國能控製的就隻有北非和北海兩處算是石油儲藏量較大的地區,而且即便在北海,由於挪威,設德蘭群島屬於阿拉斯加控製範圍,北海石油權益阿拉斯加所屬的海約國同樣將分走一部分。

可以說在未來最需要的石油資源爭奪中,阿拉斯加已經遠遠的把德意等國拋在了身後,掌握了更多石油,就掌握了未來世界的更多話語權。在與德意軸心國的冷戰中,海約國也將占據先機,占據優勢。

在與戰敗國達成各項協議及戰勝國之間的一些jiā換協議相繼達成後,未來非洲的勢力範圍就變得清晰無比了,阿拉斯加取代英法成為了非洲的最大宗主國。而德國則成為了非洲第二大殖民宗主國。

德國在非洲取得的殖民地,除了埃及、蘇丹、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算是從戰敗國英國獲取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從維希法國手裏或強取或jiā換或低價購買的。

說起來法國也是悲劇,不單本土的北部完全被德國占領,維希法國隻控製南部,就是殖民地也因為在戰時自由法國屬同盟國一方,而在戰時或戰後被阿德中意等國趁機以某些殖民地屬自由法國即同盟國陣營而強占並在此次會議中做為戰利利完成合法的實質占領,如摩洛哥裏塔尼亞、象牙海岸、貝寧、喀麥隆、幾內亞等被阿拉斯加強占。控製紅海入口的法屬索馬裏(吉布提)則被德國強占。乍得被意大利強占,印度支那被一分為四,老撾和北越被中國強占,柬埔塞被德國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