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英法等殖民地的問題,最後就是對美國本土的處理,按照阿美墨三國條約,美國將把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南部的希拉河以南近十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歸還給墨西哥,餘者皆由阿拉斯加占領並全權處置。
算起來,以墨西哥的出兵數量而論,付出是沒有得到足夠回報的。不過墨西哥也無法爭取更多了,誰讓他們出兵太晚呢,直到英國投降及美國洛阿阿拉莫斯核爆後,誰都知道同盟國必敗,美國必敗時才出兵,且出兵後數日未能攻破美國防線,得阿軍協助後才打了兩個月的順風仗,所以他雖出兵百萬,但所貢獻的真正力量並無法得到所有國家的承認,哪怕德意軸心國成員想要支持墨西哥成為在美洲牽製阿拉斯加的新力量,但在割讓美國領土這一點上,也無法為墨西哥說上太多的話。
墨西哥能取得十餘萬平方公裏土地也算不錯了,比起大多數國家來說也算小有收獲,何況墨西哥還得到了位於其南部尤卡坦半島東南的英屬伯利茲。這樣一算,墨西哥隻出兵作戰兩個多月,收獲卻已經超過很多國家了,想要要求更多也不可能。
曆來各種戰後各談,除了割地,當然也少不了賠款,按照各項協議相加,英國總計要付出30億英磅的賠款,算起來這個賠款並不算多,一個國家也分不了多少。
不過這是因為英國已經割出了全部的殖民地的原因,而且英國本土差不多被打得稀巴爛,本身損失極為慘重,過多的賠款英國也根本承受不起。而且這些賠款,阿德中意等得到了大量英屬殖民地的國家並沒有占去太多,其中起碼還有過半可以供那些有出兵作戰,有一定貢獻的其他聯合國成員瓜分。足以彌補他們出兵的耗費有多了。
而美國就不同了,一來其沒有多少海外殖民地可供瓜分,至於其本土,目前法理上還是一統的,而且阿拉斯加堅持要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國這個近鄰,所以賠款就將當高了,總額超過450億美金,其中光是阿拉斯加就占據了其中一半,德意中墨等大國又差不多占去了剩下一半的60,不過剩下一半的40也還有近百億,這筆賠款足以讓所有參戰國大賺一筆了。
戰爭果然是發財的途徑,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賠款條件當中,在阿拉斯加的堅持下,還加注了如同當初與蘇聯簽訂的戰後協議中同樣的一句話,就是假如美國分裂,其賠款等各項戰後支出都應該分解下去。新成立的國家有義務承擔其相應的賠款。
這個分解也相當簡單,因為美國賠款是根據其人口製定的,以每人承擔300美金計算出來的,所以如果未來美國分裂,以其人口計算其應當承擔的賠款就是。
而加上這樣一句話後,各國已經可以預料到阿拉斯加處理美國的辦法了。可以預料到在阿拉斯加全權處置下,美國會有何下場了。
當然其中阿拉斯加還有著小算盤,美國中北部,西北部數州人品稀少,地域麵積卻大,到時讓他們加入阿拉斯加,其賠款將由阿拉斯加承擔。但總共才多少?就算按兩百萬人口計算也不過幾個億賠款,何況其中過半本就是要賠給阿拉斯加的,真正要付的也不過兩三個億,以阿拉斯加的實力,隨便開張支票就能把他們應承擔的賠款全部付清。
而且要知道全美國要付給阿拉斯加的可是兩百多億。付出兩三個億不過是雨,都不用從阿拉斯加的國庫中掏。再說中北和西北各州的資源豈是兩三億可以衡量的。
而中北和西北各州願不願意加入阿拉斯加?想來肯定是願意的,那意味著他們將不用再承擔賠款的壓力了。還能從阿拉斯加得到大量的實惠,阿拉斯加現在可是比美國還要發達和富裕的國家。
也許唯一的缺陷就是加入阿拉斯加,他們就不可能再輕易的脫離了,因為阿拉斯加不是聯邦製國家。一旦加入,他們就不可能再是聯邦州,而會成為行政省,接受中央的直接管轄。不過就算不加入也沒辦法,做為美國最不發達的地區,他們幾州加起來就那麼點人,就那麼點實力,想要自主談何容易。還不如並入阿拉斯加繼續做大國之民來得安心。
哈城會議結束了戰後和談這一項重點工作後,最後還有一個大事。就是關於正式成立聯合國的事宜。
雖然在聖約翰斯會議時,葉楓和希特勒已經就成立聯合國以取代早已經不被他們所承認,無法發揮作用的國際聯盟的問題達成了一致,甚至此後軸心國和海約國已經統一以聯合國陣營相稱,但此時的聯合國也僅僅是有一個名稱,因為當時戰事緊張,加上有些問題還有著爭議,所以聯合國還沒有成為實體組織。
而這次戰後和談大會聚集了這麼多國家參與,自然是解決聯合國成立的各項爭議的好機會。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