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第四章 浮沉 (一 中)(1 / 3)

浮沉 (一 中)

竇建德之所以在巡視地方時不辭勞苦地將眾賢達帶在身邊,為的就是借助平恩等地的現實情況給所謂的“名士”們上一堂課,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這些人拒絕合作,竇家軍依舊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不至於越治越亂,民心盡失。

換句話說,他希望眾人明白。眼下他對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遠不如世家大族對他的需要。即便像前河北綠林道總瓢把子高士達那樣對有錢人和讀書人大開殺戒,竇家軍崛起的勢頭依舊不可阻擋。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讀書人不抓緊最後的機會搭上竇家軍這輛高速奔馳的馬車的話,日後恐怕就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機會了。長樂王幕府的職位很有限,地方官員的名額也很有限,賢達名士們不願意幹,竇王爺自然能找到願意幹的人。大不了將麾下那些讀書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親信嘍囉們全送到平恩來,在程名振帳下**上半年。待這些人學成之後,足以頂上地方牧守的缺兒。

到那時,即便長樂王對名士、賢達們還像現在這般客氣,名士們背後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難保證。有道是現官不如現管,真的有官員發作起來,給治下大戶穿幾雙小鞋子,難道竇王爺還能為了幾個拿來當擺設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上述道理不必明說,稍稍點點,當事雙方立刻心裏明白如鏡。因此,接下來的旅程不可謂不愉快,每到一處,沒等竇建德做表率。已經有賢達、名士們搶著跟屯田官員和百姓們交流起來。從借貸償還的時間,到官府的支持範圍。從各個屯田點起步時的規模,到每個屯子最後賦稅上繳能力,林林總總,唯恐有所錯過。

還甭說,賢達們既然能在地方上闖出一番名頭,悟性和學習能力的確遠超常人。連續幾個發展時間不等的屯田點走過後,他們立刻將平恩縣的各項屯田政令吃了個透。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來的屯田規範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著用人得當,百姓們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無還,懲勤護懶情況發生。名士們結合魏晉以來留下的軍屯和民屯記錄以及各個處理政務經驗,很快便提出了恰當建議,堵死了屯田規模擴大後,有刁民趁機鑽空子的可能。

既然馴服“英才”的目的已經達到,竇建德便不想於程名振的地盤上耽擱太長時間了。耐著性子又看了四、五處屯田點兒後,找了個恰當機會,他笑著建議:“看別人種樹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眼下河北各郡荒蕪之地有的是,大夥可以趁著春天剛至,一邊做一邊學。有什麼麻煩,直接寫一封信送到程郡守這兒來,請他指點一番,想必他也不會跟大夥藏私!”

“嗬嗬,聽主公如此一說,臣等真的有些心癢了!隻是不知道千歲能否撥出一、兩個小屯子來,讓微臣試試此行所學?”郝孟正最為機靈,立刻上前主動請纓。

到了這個時候,再端著架子不肯下來的者就是傻子。楊德清、劉文善等人也上前幾步,大聲附和,“微臣不才,願做一屯田吏,為千歲盡心,為百姓謀福!”

“不急,不急!”竇建德心裏這個暢快啊,比大三伏天喝了冰糖水還通透,“以爾等之才,豈能隻做一個地方小吏?咱竇家軍治下如今有五郡三十餘縣,縣縣都缺人治理。日後咱竇家軍越來越大,爾等就要治郡、治道,進而治國。隻要爾等肯盡心做事,日後重現太平,孤定不會忘了爾等輔佐之功!”

“主公大仁大義,臣等沒齒難忘!”眾賢達無論心裏怎麼想,至少此刻都低下了高傲的頭。

沒辦法,大隋朝就像個遲暮之間的老太太,眼看著一天兒不如一天兒。這個時候去替朝廷效忠,純屬不智;南邊的李密號稱應了天命,卻對一手扶持他上位的翟讓大開殺戒。這天下誰對李密的功勞能大過翟讓去?既然明知自己不如翟讓,還硬往李密身邊湊合,那不是活膩煩了麼?

再往南,杜伏威的實力還不如竇建德。朱璨是個食人魔王。西邊的李淵倒是聲勢浩大,可前有曲突通,後有劉武周,前途一時看不分明。舍了李淵,再往下數便是北邊的李仲堅和羅藝。但李仲堅持身過正,水至清則無魚。羅藝則狂傲不羈,誰送上門都未必受到待見。

細算下來,竇建德也就成了不二之選。且不說他為人寬厚,明知道大夥在刻意應付依舊禮敬有加。就憑著他治下襄國郡這番安寧景象,隱隱也露出了幾分帝王之資!

能夠在兩晉南北朝這數百年大動蕩中留存下來的大家族,自然有其過人的適應能力。當下,眾賢達、名士們紛紛上前,借著與竇建德探討如何治理地方的機會,大表忠心。程名振對這一套很不喜歡,但身為人臣,他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待眾人的馬屁潮稍稍落下後,從人群後走出來,躬身挽留:“這些天走下來,臣自覺受益頗多。主公何不多留幾日,也好讓臣多受些點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