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中的女人都是有心人,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有她們的親信傳遞消息。身為後宮之主的皇後雖然沒有得到帝王的寵愛,但宮權卻牢牢的握在她的手中。
此時,皇後就從龍華宮的灑掃宮人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始末。皇後雖為武將家的千金,性格直率,作風強硬,可她並不是個隻有武力沒有腦力的蠢貨。
當年在在涼州,她可沒少跟著她爹與羌族作戰,想想那時候多自在啊。和程伯伯家的信哥哥一起在馬場賽馬,和她爹一起奇襲敵營。每次大勝,軍營裏的將官們都誇她爹後繼有人了。她爹也是憑借軍功一步步的從邊軍小將坐到了今日的鎮邊將軍。
若不是楚王爺謀反,她爹也不會回京救駕,從此陷入這京都牢籠,她也不會進了這深宮,折斷了羽翼,隻為滿門皆安。
一步錯,步步錯。當年是不得已,如今卻是身不由己。皇後想,自己現在要多多為乾王打算,那孩子從小刻苦,就是奔著那個位置去的。至於啟王,倒像他的外祖一樣擅武,心心念念要從軍,他也不想想,以皇帝偏心貴妃母子那樣,怎麼可能答應他的要求。怕是巴不得她生的孩子個個蠢笨,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可惜啊,老天是公平的,像是為了補償她這些年的不如意,她的孩子倒是文武齊全了。
她想為嘉睿郡王與羅穎賜婚,借機與羅裴兩家親近,將他們拉入乾王門下。可貴妃這麼快就得到了消息,還使了一招借力打力,將她的計劃打亂了。這坤寧宮還是有漏縫啊,這些下人總有人會被貴妃收買,內應那是一茬接一茬,怎麼也斬不清理不盡。
皇後在得知消息走漏後,就立馬派自己的貼身麽麽和女官嚴查闔宮上下所有奴仆的近日動向,查出的結果是灑掃宮女紅柳的嫌疑最大。要是往日,不管這紅柳是否真是內應,皇後既然已經懷疑了就不會再留她。不過此刻,皇後改變了主意,她要留著這紅柳,等到時機成熟,給貴妃致命一擊。
現在,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她要在皇帝心情鬱悶思緒繁雜之時,為他排憂解難。看,多麼貼心啊!
於是,皇後派了宮人去龍華宮請陛下一起去禦花園賞荷。自己則進入簾幔後的寢宮換了一身便服。不穿正紅的鳳袍時,皇後自身威儀冷漠之感霎時淡弱幾分,溫和幾分。骨子裏的自由灑脫之感亦顯露幾分。
收拾妥當,皇後帶著一群宮人浩浩蕩蕩的去往禦花園中的蓮葉池。那滿池的荷葉似嬌娥的細腰隨風擺動,搖曳生姿。那盛開的白蓮如窈窕的淑女端莊矜持。不經讓人想起那首有名的《江南》中的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可這蓮池中的蓮就像這座宮廷一樣精麗華美卻循規蹈矩,毫無紅梅繞枝之喜意。
皇後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親近之人的再三詢問並未得到回應。還是蔡麽麽仗著自己乳母的身份,撫上皇後肩頭,低身在皇後耳邊道,
“娘娘,皇上的鑾架到了。”
皇後瞬間回神,緩緩起身,撫平裙擺的褶皺後,立馬將手搭在麽麽的手掌中,儀態萬千的去迎駕了。
皇帝進入水榭涼亭後,徑直坐在北麵靠近蓮池的白玉石墩上,而後免了眾人的請安。
皇帝道,
“皇後,入座吧。”
皇後遂坐回到剛剛坐過的東麵石墩上,之後,開口道,
“近日苦夏,臣妾憂思陛下龍體,遂去請陛下一同賞荷,望陛下莫怪。”
“皇後自從入宮以來,一直為朕分憂,何來有擾之言?朕看這蓮綠意盎然,朝氣蓬勃,心中亦是暢快。怎會怪罪皇後?”
皇帝說完後,仔細打量皇後,平日裏總覺見皇後如見閻王,壓力甚大,今日不知怎的,皇後說話甚是溫和,他也放鬆不少。不用時刻防備皇後。再見皇後穿著隨意,如尋常人家婦人,麵色也很平和,皇帝的心就更放鬆了。他真的不想和皇後爭吵,剛成婚時,有一次爭吵過於激烈,皇後用雙拳將他揍的半死,他心裏有了陰影,覺得丟了臉麵,越發不願去皇後處,反而時時去昭陽宮享受貴妃的溫和柔順。皇後要是一直這樣該多好,他就不用左右為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