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知天下事的書呆子,真沒聽過李元璦的荒唐事。
何安頓了頓道:“原本我是打算一並燒了去,一時沒有舍得,都封存起來了。殿下想要,就拿去吧。”
李元璦慶幸之餘,大喜過望,說道:“太好了……”他頓了一頓,又道:“你祖父應該還留下一些類似於工藝這方麵的書劄吧?你即不用,不如全部給我,將之用在刀刃之上。”
何安略微遲疑。
劉琴兒幫腔道:“殿下不會虧待你的,你實在舍不得,我們借去備份,原稿完璧奉還可好?”
何安搖頭道:“不用了,不嫌麻煩,你們都搬去,我還嫌棄占位置呢。”
李元璦心底樂開了花,沉吟一會兒,肅然道:“你書不離手,想來心中自有抱負。”
何安雙眼閃過一絲光彩,瘦小的身軀挺立起來,高聲道:“這是自然,我何家也算是名門,現今家宅破敗,門中僅餘一人,自當扛起所有期望重擔,負重而行。”
李元璦頷首道:“有些誌氣,自今日起,你生活所需,由我資助。大安宮裏有先皇留下來的萬卷藏書,可供你借閱。能否成事,就看你自己了。”
何安大為動容,連忙拜道:“晚輩有手有腳,無需殿下資助,隻求那萬卷藏書。大恩大德,無以為報。”
元淩笑道:“這個隨你,你記住了。我幫你,不是因為你給了我什麼。我是看在你祖父、父親的麵上,才出手相助。我不知你祖父幹過什麼,卻知一點,技術無罪。一件利國利民的工具器械出現,必然伴隨著無數工藝者的默默奉獻,有他們打下的基礎,才有真正的果實。”
因為是幹這一行業的,元淩很是清楚有些東西不能一蹴而就。
沒有畢嵐的翻車,就不可能有馬均的龍骨水車。
同樣的,沒有何稠、何製,也不存在造福後世八百年的筒車。
筒車改良成功的關鍵或許不是他們,可他們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塊磚一片瓦。
何安愕然無言。
元淩與何安話不投機,也沒有多談,隻是一臉興奮的看著傭人大包小包的將一份份帛布手劄,一卷卷的搬運上車,閃亮著雙眼,嘴裏不住的提醒道:“小心一點,輕一點,別磕碰壞了。真要有個損失,我拿你們試問。”
何安尷尬的站在一旁,但見這個陌生的王爺這般緊張祖父、父親遺物,也覺得安心。
元淩將搬運來的手劄資料盡數存放在大安宮的書房裏,將關於筒車的資料單獨取出,足足有一大木箱。
先是呆了呆,元淩耐著性子取過一個手劄打算認真研讀。
這一瞧發現自己根本研讀不下去。
古文深奧難懂,李元璦又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賭徒,勉強將字認全,閱讀理解能力極差,很多字句都似懂非懂。
難受之餘,元淩並沒有放棄,叫來劉琴兒,讓她教著自己一字一句的研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