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筒車功成(1 / 2)

放下手中的劄記,元淩長長的吐了口氣,足足一箱子的資料圖紙,硬生生的在劉琴兒的幫助下,一點一點的啃完了。

這個過程花費了整整九天時間。

九天裏元淩幾乎足不出戶,悶頭研究何稠留下來的筒車資料。

這專研精神,讓一旁陪著的劉琴兒多次懷疑,麵前這位到底是不是自己認識的大唐商王。

可無論怎麼看,樣貌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即便是細微的特征也證明著他就是那個將自己救出火海的李元璦。

隻是不論脾性說話的方式還是日常行為都跟原來大不相同,很難將兩個人聯係在一起。

“辛苦了!”

元淩大大的伸了個懶腰,這幾日最辛苦的當屬劉琴兒。

自己好這一口,看得是津津有味,也看得懂,看得進去。她卻不同,枯燥的日複一日的翻譯解釋,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可她一句怨念也沒有。

劉琴兒親昵的上前,給元淩揉著肩兒,說道:“跟在掖庭宮、太常寺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麼?倒是殿下,親身跟了殿下那麼多年,還不知道殿下對這筒車感興趣。”

元淩若有所覺,自己是李元璦,又不是李元璦,真要十成十的學習李元璦也太勉強了,也學不來。

索性接著這次瀕死事故,改一改脾性。

李元璦人緣不好,不會有太大問題,關鍵就在身旁的幾人。

劉琴兒便是其一,隻要將她糊弄過去,其他人就好說了。

“那還不是先皇鬧得?”

元淩早已準備了說辭,帶著幾分回味的說道:“先皇太溺愛我了,隻恨不得將一切都給我安排的明明白白。為我找最好的先生,為我安排最好的環境。我知他是為我好,可從未顧念我的想法感受。當時也是少不更事,不喜歡就不願學,越強迫越叛逆,漸漸地就改不回來了。這黃泉路前走了一回,想通了。命是自己的,活不成父皇期望的那樣。不如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他說著收指著桌上的劄記道:“這就是我喜歡的事情。”

這話半真半假,劉琴兒又哪能分辨的清?再說身為府中歌姬,看似風光,一個不慎就有可能給買賣贈送出去,連丫鬟都不如,又哪敢細究?

見劉琴兒認可了這套說法,元淩繼續道:“這個何稠無愧是比肩宇文愷的存在,他的大膽設想很結合實際,筒車他一個人憑借想象,就完成了大概。隻是動力出了大問題,導致效果比不上舊式的龍骨水車。至於何製,他不具備這方麵的才華,沒有想到點子上。不過多年研究,也是小有所得。有他們的經驗在手,筒車現世,指日可待。”

他知道筒車的外形,也知道筒車的工作原理,差的就是細節經驗。

而今他擁有的知識與何稠、何製留下的手劄相結合,一切萬事俱備。

“你先下去休息吧!”

元淩打算將所有東西進行整合,劉琴兒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劉琴兒作揖道:“殿下也早些休息,別熬壞了身子。”

元淩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道,沒有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