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筒車功成(2 / 2)

這種情況在後世可是家常便飯,早年編寫論文的時候,設計度假村的時候,熬夜做工找資料,早習慣了。

元淩前後又花了三天時間,將自己腦海裏的知識整理出來。尤其是輪軸方麵,寫的極為細致,還有筒車的整體結構,以力學的公式,均衡筒車的大小比例,以追求最大動能。

建築設計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工作。

元淩也養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一絲一毫都不馬虎。

整個過程,唯一讓他頭疼的就是字。

前世的他,對毛筆研究不深,李元璦自身書法很是一般,也就比他這個不太會寫毛筆字的人好一點,寫出來也是歪歪斜斜的。

這整篇類似論文一樣的文章,以這種極醜的文字呈現,連元淩都不忍直視。

最後還得拜托劉琴兒重新拓寫一份。畢竟這東西,一點也錯不得。

接下來元淩找來了長安著名的工匠,以高額的傭金將他們請到府上製造筒車。

長安作為這個時代最繁華的都市,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輩出,物資齊全。

需要什麼材料,西市大多都能買到,招募來的老工匠,技術也是一流。

經過半個月的磨合,第一輛筒車正式在大安宮後院竣工。

看著巨大的筒車緩緩的轉動著,流水順著木槽導入別院的池塘,元淩臉上流露興奮還有著些許的激動,一件超時代的物件,在自己手上誕生了。

周邊的幾位木匠師傅更是看呆了眼。

為首一位已經六旬高齡了,叫祁翔,更是一臉激動,想要大聲歡呼發泄出來,卻一個字都吐不出來,麵色憋的緋紅,雙手顫抖著,半響才結結巴巴的說道:“成,成功了?”

他木工技術最高,也是製造輪軸技術的主要負責人。

這筒車能成,這位老木匠功不可沒。

一大把年歲了,他激動的淚水都掛了下來。

“是的!”元淩轉過身子,看著一個個木匠,認真的說道:“我們成功了!”

歡呼聲驟然而起。

祁翔又呆了半響,恭恭敬敬的向元淩作揖。

這位老木匠從一開始就不信筒車能成,因為當初何稠在將作監的時候,曾經嚐試過,最後失敗了。

之所以來,單純為了很現實的東西……錢。

祁翔幹了一輩子的木匠,技術過人,脾氣執拗奇臭,不討人喜歡。也因如此,混得不上不下,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

現今一個腳踏進了棺材,身後兒女成群,念及過往,覺得自己空活一世,沒能給後人留些東西,甚是懊悔。

恰好遇到元淩高價雇傭木匠。

換作以往,就憑商王李元璦的風評,祁翔理都不會理他,現今卻也拉下了麵子,陪著這位商王一起胡鬧。

萬萬想不到居然真的成功了。

其餘工匠也多是有此心態,接二連三的效仿,臉上還帶著些許歉意。

他們均知道這筒車的成功,意味著什麼。不說青史留名,也能在他們的工匠生涯中留下厚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