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五十二章 誅、間、放(1 / 2)

經過李元璦的居中調和,李治、長孫無忌達成了和解。

為了長孫家的後人安危,長孫無忌交出了李世民賦予的輔政權力。

這長孫無忌都退隱了,另外一個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韓瑗自然也在隨後選擇告老還鄉。

李治如願以償走到了親政這一步。

一直猥瑣發育的李小九在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就開始籌謀對外戰爭。

為了這一天,這位未來的天皇大帝已經憋了很久很久了。

都說李治軟,曆史上的他可一點都不軟。

隻是他處事的方式不如他父親剛硬,喜歡直來直往。他處事低調,喜歡迂回著來,讓別人黑鍋,自己背地裏悶聲發大財,博取好名聲。

這也跟他自身的成長經曆有關。

自他懂事以來,先是李承乾、李泰,再來就是長孫無忌,不低調都不行。

久而久之,就成了秉性中的一部分了。

用李元璦的話來形容就是悶騷。

但他骨子裏卻極為剛硬,這點李世民都未必比及的上。

李世民以納諫著稱,對外剛強,對內卻是處處懷柔,給魏征都逼成啥樣了。

李治對內對外都一個德性。

為何李治沒有留下與名臣君臣和諧的美談?

不正是李治性子腹黑,受不了他人給自己上眼藥?特地提拔了許敬宗,讓他來對付那些諫官。

當然這不是什麼值得吹噓的事情,李治也因此隻是一位明君,而非李世民這樣為後世吹捧讚頌的聖主。後世文人寧願讚美武則天,也不願意讚美李治,也多因如此。

舍人院。

原本是廟堂五相集中負責處理軍國大事。

李治這一日高坐案首,親自坐鎮舍人院,展開了親政以後的第一場會議。

會議是以李績、李元璦為首,以地位來說,李元璦更在李績之上。

但出於對這位三朝老臣的尊重,李元璦讓出了左席,居於右上首。

除了他們二人,餘下三相分別為來濟、杜正倫、許敬宗。

來濟本是長孫無忌一黨的人,原本是在李治清算行列,現在依舊居於其位,作為穩固廟堂裏諸多長孫門人的定海神針。

杜正倫、許敬宗完完全全就是李治的人了。

杜正倫少年揚名,深得魏征器重,舉薦給李世民稱其為“才能古今無比”。後來受到李承乾、侯君集的牽累,流放驩州。李治即位後,一步步將他調入京畿,成為他的左膀右臂。驩州是大唐最南方,近越南境內,若非李治開恩,杜正倫這輩子都難以走出那荒蕪之所,對於李治,自然是忠心耿耿。

許敬宗更不用說,與李義府一樣,是李治最信任也是最好用的刀。但與李義府不同,李義府是殺豬刀,而許敬宗算得上是七星刀。

李義府貪得無厭,自私自利,結黨營私,國之大賊。

許敬宗除了好色沒有啥大毛病,單純是為李治清除不對付的朝臣。

這也是李元璦不反感許敬宗存在的原因,作為皇帝,李治身旁確實需要許敬宗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