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傲然天下(大結局)(1 / 3)

-------------------------------

大明宮,長安殿,楊晞的寢宮內,難得有一天清閑的楊晞正和皇後郭昕在溫情。

“四郎,你這段時間可消瘦了很多,要注意多休息喲!”生完第二個小孩,還未完全調養好的郭昕,輕輕地替楊晞捶著肩膀,很心疼地說道:“這幾個月以來,我一直忙著朝事,都沒好好休息過,再這樣下去,可是要累壞身體的。過年這些日子,你就抽空好生休息幾天吧!”

“好,我一定聽從昕兒的吩咐!”楊晞轉頭衝郭昕笑了笑,又壓低聲音,調侃道:“想必你們已經調養好了身體,離生產的時間也過去了好幾個月,可以讓朕這個清心寡欲的皇帝嚐嚐味道了吧?”

一句話馬上把郭昕弄的麵紅耳赤,輕輕地擰了楊晞一把,嗔道:“四郎,又笑話妾身了。”

雖然身份已經與以往完全不同了,一個當了皇帝,一個成了皇後,但兩人私下相處間,卻還是與剛剛成婚時候差不多,楊晞喜歡這種感覺,也私下要求郭昕依著他做。郭昕最終是答應了,兩人單獨相處間,時不是會鬧騰一下,打情罵俏什麼的溫情的舉動經常有。郭昕喜歡與楊晞相處時候這種感覺,當然楊晞更喜歡,他可不希望自己當了皇帝,郭昕這小妮子也與他生份了。

郭昕的嬌羞讓楊晞心裏大樂,他嘿嘿笑笑,並沒再說什麼,但卻伸出手,伸到郭昕的裙擺裏麵,捏了一下她的大腿,還趁機觸碰了一下她腿根部敏感地方。

郭昕忍不住輕輕叫了一下,身體一下子軟了,倒在楊晞身上,嘴裏小聲地嗔怪著,心裏卻甜甜的。

看到皇帝和皇後調情,邊上的宮女宦官都把頭轉了過去,不敢看。楊晞與郭昕之間經常這樣了,他們也見多不怪,但不敢將這些事傳出去,怕被責罰。楊晞也不理會宮人的怎麼看,靈巧地起了身,突然間將郭昕抱了起來,就往內殿走去。這更讓郭昕麵紅耳赤,但已經好幾個月沒嚐過男女之歡的她又非常期待,也就沒去顧及自己的皇後臉麵,任楊晞無禮一次了。

進了寢處後,很快兩人就纏綿在了一起,激情也在一會後就釋放。

兩人心滿意足地相互摟著躺在了一起,郭昕伸出柔軟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楊晞的胸膛。稍一會後,郭昕小聲地問楊晞道:“四郎,上前妾身和你說過的事,你是不是該給妾身一個回複了?”

“什麼事?”激情釋放後以點疲憊,但非常滿足的楊晞,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你現在身邊不是隻有妾身和小雨,平兒三個人嗎?這怎麼可以?”郭昕歎了口氣後說道:“要是你再這樣,大臣們都要說妾身的不是了,怪妾身不懂禮數。你現在是皇帝了!”

聽郭昕這樣說,楊晞也明白過來自己這當了皇後的小嬌妻想打算什麼了,也知道自己在這方麵確實做的與以往的皇帝不太相同,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了,特別是在妻妾方麵。

楊晞雖然當了皇帝,但因為當了皇帝後,要忙的事實在太多,根本沒精力去關注女人的事。加上這段時間郭昕、小雨、平兒都先後生產,生產後又要調養,楊晞差不多成了守“活寡”的人,很久沒親近女色了。不過這段時間他的興致不在這方麵,可以說每天晚上都在忙著朝事,他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忙著朝事樂此不疲,有時候為了一個規劃,甚至可以和大臣們討論、爭辯到天明,連睡覺都很隨便。宮中女人也基本沒去碰,好像就隻是一次偶然間調戲了一個小宮女,但並沒有臨幸她。

這種緊張忙碌,身體欲望都被忽視的生活讓他感覺挺充實,時間久了竟然也習慣了。

但今天與郭昕一次激情後,對這方麵的欲望似乎被刹那間激活了,他有點蠢蠢欲動,想擁有更多的美女,想享受更多的身體激情了。今天郭昕主動提及這方麵的事,那他自然不會再推拒,而是馬上答應了郭昕的提議,在年後好好挎充一下自己的後宮,爭取夜夜當新郎。

唐朝的後宮製度是:皇後之下有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夫人之下有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再是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禦女、二十七采女。這些都是有身份的嬪妃,雖然不一定填滿,但像楊晞現在這樣隻有區區三個女人,那是太寒磣了,極少有當皇帝的是這樣,肯定要大力補充。

至於以後要補到多少,那看情況再定。

不過要這麼多女人補充進來,並且要一一臨幸,可不是件很輕鬆的事。幸好這些女人怎麼臨幸可以隨他安排,不至於讓她們心生怨念。說實話,宮中的任何一個女人,當了皇帝的楊晞都可以任他采摘,他有時候感慨,這樣雖然挺性福,但長久這麼下去,鐵棒都要磨成針的。

有些肌肉鍛煉多了,並不會越來越強壯的。

但這是當皇帝的特權,他不想放棄。

當然楊晞不會在這些事上花費很多精力,都交由郭昕去處置,他要忙的事太多。

不過在上元節過後,他就接納了郭昕替他挑的第一個新的女人,顏真卿的孫女顏如蘭。

顏如蘭被封為賢妃,對這個新納的妃子,楊晞挺是滿意。

顏如蘭長的挺漂亮,更重要的是,這個剛剛十七歲的小姑娘琴棋書畫各方麵都非常出色,那一手字畫讓楊晞羞愧的想撞牆,他自歎同是師出顏真卿,為何自己與她相關就這麼大呢?

更重要的是,顏如蘭非常溫柔,與郭昕的剛烈剛好成互補,在得了顏如蘭之後,他如獲至寶。心裏也在納悶,為何以前去顏府就沒看到這個小姑娘呢?

但他並沒有沉湎於女色,而是在這些女人身體上收獲滿足的同時越加的勤政了。

大唐帝國的事務改革需要他付出太多的精力了,過了年後,他又非常忙碌了。

賦稅改革的事是必須要做的,如今的大唐,不需要納稅的人太多了,依楊晞簡單的計算,每年因為官僚貴族這些人而流失的稅賦不知道有多少。依他的提議,皇家、世家、官紳皆需納稅,百姓的賦稅要下調,真正造福於民。楊晞的提議自然得到了那些民間百姓的支持,但卻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

不過賦稅改革的事遭遇到的阻力卻是不小,因為這意味著失去了特權,貴族、世家皆是反對。

朝中大臣身後總會有一個家族支持,代表家族利益的他們自然要為家族考慮,這些損害世家、貴族利益的事他們當然會反對。不過他們都沒想到,在這一點上,楊晞非常獨斷專行,準備強行推行。

幸好郭子儀、高適、顏真卿、張鎬等人都支持他,在討論了半年多以後,終於製定出新的賦稅政策。原本對楊晞不是很支持的張鎬、李麟等人,在楊晞當了皇帝後,耳聞目睹了楊晞的所作所為後,敬佩於這個年輕皇帝的都能與魄力,最終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兢兢業業地做事,許多事上都是強力支持楊晞的。因交稅比例並不是非常高,官僚及世家在經過一陣徒勞的抗爭後,也都隻得接受下來。

作為皇帝,楊晞主動帶著納稅,作一個象征性的表率,他的那些親族也跟著他“演戲”,其他的官員及皇室成員、貴族等如何還敢不從?皇帝都親自納稅了,他們算什麼?

這樣改革,楊晞已經預料到大唐的賦稅收入會大幅度地提高,再加上朝廷出了許多鼓勵商業貿易的手段,還有不少促進民生、農事的措施提出來,楊晞相信在接下來這一年內,大唐的國庫收入會讓人驚掉下巴的。

楊晞的預期果然沒有落空,在又一個年快來到之時,戶部尚書崔圓以非常激動的聲音在朝堂上報告這一年的收成時候,諸臣都驚呆了。各項舉措雙管齊下之下,大唐的賦稅收入竟然增長了四成,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要知道這是在水稻及稻麥複利技術剛剛展開,商業促進計劃開始實施不久,賦稅收入才改革的時候取得的。要是這些規劃全麵展開,那接下來大唐國庫增長的速度會更加快速。

楊晞在眾臣眼中變得英明神武了,他的威望與日俱增。許多大臣非常惶恐,因為楊晞所提的建議,許多是他們根本不曾想到過的,這些自喻為大唐精英的人,總是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跟不上楊晞的節奏,楊晞提出的許多計劃和觀點,他們需要費盡腦筋去想,還不一定能想的明白。

皇帝太強了,當大臣的非常有壓力。當然這壓力也會變成動力,每個人都不敢偷懶,不敢懈於事,在楊晞大手的揮舞下,玩命地做事,他們最低的要求就是不出差錯,不辜負楊晞的期望。

因為官田試驗種植占城水稻及稻麥子複種的技術得到了驗證,收成是成倍增加,永昌二年,朝廷頒布詔令,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廣水稻的種植及稻麥子複種技術,爭取獲得更多的收成。

因為國庫收入大增,並且在可以預見的幾年內增長幅度都會不小,大臣們的擔心消除了大半,楊晞提出的許多基礎建議及改善民生之興都得到了通過。

各地惠及普通百姓的民生教育學校有了更多的規劃,全是官方投資的。教育是國之根本,這是楊晞一再堅持的理念,國庫收入增長,教育必須先得到改善。楊晞考核各地官員在教育方麵的政績所作的標準中有一項是這樣的,要是哪個地方的學校修建的比官衙要差,哪個地方學堂的老師人數不夠,那這個地方的官員考核成績就要受影響。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還有什麼地方官敢馬虎行事?

讀書的人多了,作為古時候讀書人取得成就最佳途徑的科舉製度必須完善起來。

科舉製度已經施行了快兩百年,不過改革的方麵並不多,在楊晞的大力倡導之下,科舉製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原本削減的一些科目也被恢複,各方麵的人才都需要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