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朱允炆呢,從小深受那些大儒熏陶,又受他那早死的父親朱標的影響,不是愛武功的人,對“以武立國”那是不以為意,不過是他皇帝爺爺的話,隻能恭敬的回道:“孫兒謹記於心。"
朱老頭子見自己乖孫聽話,那是更加高興,準備在說幾句,突然一陣大風吹過,禦馬上的鬃毛隨風而起,心思一動,有了,於是笑著說道:“如論武功呢,肯定是你這些叔叔厲害,但是我好大孫擅長文辭,那朕今天就考教考教你,朕有一上聯,你來對對。”
朱允炆一聽,喲,老爺子考我文學,那是我喜歡的,於是高興的到:“孫兒敢不從命。”
朱元璋一指禦馬道:“就於眼前之物為對,朕的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詩,朕呢也不求你才比子健,你隻要七步之內對出下聯就可以了。“
朱允炆一聽,踱著步子幾個來回,要說這小子確實有才,立刻就想到了一句下聯於是立刻回道:“孫兒已經想出一句了。”說完嘚瑟的念道:“雨打羊毛一片氈。”
朱元璋一聽,默念一遍,覺得還可以,誇獎道:“不錯,對的工整,不足七步便已得對,炆兒才學確實不凡。”
朱允炆被誇的心花怒放,朱棣心裏卻是不屑一顧,不料朱元璋誇完朱允炆,轉頭就對他說道:“棣兒,你馬術冠於兄弟,朕也看見了,可這幾年來文辭功夫不知可有長進呀?方才炆兒已經對了下聯,你也對一句,朕倒要看看你等叔侄誰的最佳。”
朱棣雖然心中不屑,但這小兒畢竟是皇太孫,隻能笑著道:“父皇,太孫乃國之儲君,宮裏師父都是名儒,學問自是比兒臣這個帶兵的強,方才父皇一出對,兒臣也是左思右想,雖然比不上太孫才思敏捷,但是久思之下,也想到一對,父皇問了也就獻醜,權當博父皇一笑。”
朱棣欠身謙虛完,然後說道:“今日天氣晴朗,兒臣看那日光方才照於宮宇黃瓦之上,便想出了一個‘日照龍鱗萬點金'',不知父皇覺得如何。”
朱元璋細細琢磨,這句可以呀,我天家兒孫,就要有這種真龍氣度,於是放聲大笑道:“你們二人出的下聯,各有千秋,不過論氣勢,還是棣兒這句更好,天家兒郎,該有這種真龍氣度,看來這次,炆兒還是遜了你四叔一籌啊!”
........
”陛下!“黃子澄一聲輕喚將朱允炆從往事裏拉了出來。
帶著對朱棣的不爽說道:”齊愛卿你接著說。“
”陛下,我們可以以練兵、備邊為名,讓我方將士進駐北平四周,在找些理由將朱棣的燕山三衛逐步削減,這樣一來,就等於把燕王這隻猛獅關進了籠子。對陛下實行削藩之舉大大有利呀。“
朱允炆一聽,不錯,這個四叔朱棣一直是他心頭大患,但一來這個四叔小心謹慎,他抓不到任何把柄,二來燕藩兵強馬壯,輕易動不得,是要做些準備,於是回道:”那就以愛卿所言,朕準了。“
朱允炆看著麵前的齊泰,心中很是滿意。這個齊泰何許人也呢。
齊泰,本名德,字尚禮,在洪武十七年時為當時的應天府鄉試解元,次年成為了進士,洪武二十八年得朱元璋賞識被提拔為了兵部左侍郎。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登基,立刻命他與黃子澄跟他同參國政,最後更是升為兵部尚書,於是這二人就成了朱允炆的左膀右臂。
這削藩之舉呢也是這二人提的,這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後,這二人就時時跟他說,你這些叔叔們一個二個的勢力太大了,而且很多都是囂張跋扈,魚肉百姓,為了天下太平,為了百姓不受欺辱,為國為民陛下你要削了你這些叔叔呀。
朱允炆呢,自從朱元璋死後,他這個皇帝也是當的心中不穩,朱元璋在時給這些藩王的兵權過多,導致現在這些藩王的兵權過大,朱允炆是如坐針氈。所以立刻就聽取了他兩的意見,那就削藩吧。
可這削藩該從誰下手呢,燕王朱棣肯定是朱允炆心中最想削的人,朱元璋一生呢有二十六個兒子,不得不說老朱是個大大的人生贏家,而且很能生。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以後,為了鞏固大明王朝,朱元璋想了一個辦法,也是效仿西周和西晉大封宗室。老朱的想法就是,我把這些兒子分封各地,有自己的封國,也有自己的軍隊。一呢,可以鎮守邊疆,二呢,一旦朝中有事,諸王可以帶著自己的軍隊進京救駕。退一步來講,即時有那個王爺謀反,推翻了當朝的皇帝,那也是我老朱的子孫不是。
於是在洪武三年四月宣布封自己的兒子就藩全國各地,朱元璋決定封藩時,他還隻有十個兒子,皇太子朱標呢,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最愛的兒子,當然是留在京城繼承皇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