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朱允炆為什麼一當了皇帝就那麼火急火燎的就要削藩呢,實在是他這些叔叔手中的兵權太重了。
這些王爺兵權過重,洪武九年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那年天下大旱,朱元璋來了個求真言的詔書,一個平遙儒學訓導(一個負責地方教育方麵的事務官)葉伯巨就覺的機會來了,立刻上書,說曆朝曆代藩王的兵權過大禍害中央的事,讓朱元璋限製他那些封王的兒子,該削的削,該去兵權的去兵權。這不就是大家常說的,這葉家的人就是膽子大。
朱元璋一看,臥槽,這姓葉的小子膽子真他媽大,敢管老子的家事,對於朱元璋來說,那些都是他的兒子,他最是信任。立馬下旨就要斬了這葉伯巨,不過這葉伯巨也算本事不小,官緣不錯,好多官員向朱元璋求情,最後死罪能免,活罪難逃,打入了天牢。
這件事後,朝廷的百官也知道了朱元璋的德行,從此後就沒人敢提削藩了。
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呢,他的兒子當然啥都不敢,朱元璋也不是蠢人,一直以來就以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宗法製度作為合法的宗禮製度,他一開始就明確的立他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
這個朱標呢,朱元璋最是喜愛,不過朱標也爭氣,天性仁慈,也極有文才,兄弟都愛戴他,他當太子,就是最為倨傲的朱棣都服氣,可惜命不好,死的比他老子早,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這朱標死的時候,差點都讓朱元璋氣死過去。
這朱標死了,朱元璋沒立其他兒子為儲君,而是立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本來呢這太孫輪不到他。
朱標本來有個嫡長子朱雄英,可惜也是命不好,早死了。朱雄英死了呢,他的母親常氏朱標的原配夫人也病死了。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機會就來了,呂氏賢惠,也討朱元璋歡心,就由小妾給扶正了,呂氏扶正,他兒子朱允炆就成了活著的嫡長子,成了朱元璋的嫡長孫。
朱元璋立了朱允炆為儲君,這些王爺心裏不服,但是朱元璋威勢在哪裏,他們也不敢說什麼。
朱允炆呢,從小就是名儒教導,性格柔弱,優柔寡斷,長的也比較單薄,受這些影響就不怎麼喜歡那些武事。
朱元璋一看,自己這孫子喜歡是喜歡,就是性格太弱,怕朝中的武將跋扈,以後孫子皇帝不好當,就大殺特殺了一批跟著他打天下的勳爵武戚。著名的就有那藍玉案,朱元璋說涼國公造反,就殺了藍玉全族,又以藍玉案為契機,連殺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不過也就是這朱元璋這次的大殺特殺,把中央能打仗的都殺了,讓他孫子打仗時候,能打的一個都找不到。
朱元璋想為了他孫子,外人那是殺的相當痛快,可那些手握重兵的兒子們,他就下意識的的忽略了。
他一死,沒人壓著那些兒子,朱允炆倉促登上帝位,立刻就感受到了壓力,他又飽讀詩書,標準的文人樣子,曆史上的各種藩王作亂,讓他本就不怎麼讚同他皇爺爺的分封製度。
本來他還有兩位親近他的王爺,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他兩跟朱標都是孝慈高皇後馬氏所生,是朱允炆的親叔叔,可惜一個比一個死的早。
朱標、朱樉、朱棡相繼薨逝、朱棣就成了諸王裏最大的一個,朱元璋活著時候視他為北方柱石,死之前還下旨讓他節製諸王軍隊。
朱棣也是馬皇後養大的,正史上記載的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後,可好多地方也記載了他的母親是其他妃子,不過他與周王最親近,周王一般也以他為主。
朱允炆當了皇帝後,親近他的王爺沒幾個,個個都看不上他,尤其這個燕王,文韜武略,又長年累月的帶兵打仗,朱允炆想想都頭疼。
本來他當上皇帝,第一個削的就是燕王,可他性格太過柔弱,沒有多少主見,他怕一削朱棣,朱棣就帶兵來削他,所以麵對朱棣最是頭疼,
於是召見了他的兩個股肱之臣,一個齊泰,一個黃子澄,這個齊泰之前講過,朱允炆一當上皇帝就把他從兵部左侍郎提升為了兵部尚書。
黃子澄,名湜,字子澄,以字行,他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當了官後先是太子朱標的伴當,後來朱標死了,有成了朱允炆的伴當。一手學問文章那是手到擒來,很是受朱允炆器重。
他雖然隻是個正三品的小九卿衙門掌印,但是要提到皇帝聖眷,那可就是眾百官之首了。
朱允炆正式登基後,立刻就把他升為太常寺卿,讓他與齊泰一起參與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