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對屯留村古井和地下河的聯合考察考古的批文,小分隊的考察考古如期展開。
這一天,屯留村家家戶戶備好幾天的飲用水。古井周邊三百平方米全部用圍擋給擋了起來。一輛帶吊籃的吊車、一輛發電車和一輛保障用的廂式客車進入了現場。
拆掉了井口的轆轤,搭上防雨防曬棚,井邊支好臨時辦公桌和燈光,並且準備好了應急輸氧管道和救生救援設施。
王珂依然是打頭陣,他頭戴安全帽,腳蹬深筒靴,手提一盞小馬燈,脖子上掛著一部對講機。站在吊車的吊籃裏,被緩緩放下井去。
這次吊車共準備了160米的鋼絲繩,從理論上講,已經足夠井的深度。
吊車的吊籃裏分別放著抽水機、衝擊鑽、堅固件,以及飲用水、急救包等。甚至還有一台照相機。
溫教授擔任這次古井考察考古的地麵總指揮。
王珂在時隔三個多月後,再次下到深井中。他還是帶上了那盞小馬燈,不是為了照明,而是為了監測井底的氧氣。
下到井底,首先是站在吊籃裏,用衝擊鑽,在井壁安裝好若幹個固定的地方。把照明燈、水泵安裝上。接下來就是用抽水機把古井的水,開始通過那個通向地下河的洞,全部抽幹。
這一抽,水井底部立刻降下來十幾米深。吊籃再次向下,落到井底。王珂再次以最快的速度,在井下布好照明燈,搭建好安全網和安全擋板,並在安全擋板上鋪好雨布。
幾上幾下,花了兩個多小時,王珂才把這一切收拾停當。
溫教授立刻指揮吊車升井,然後他頭戴安全帽親自下井。主要要做好現場觀察並做好第一手考察記錄,同時拍照,在現場確定臨時采掘和考古方案。
老科學家的嚴謹工作態度,感染了每一個人。這種神聖,如果不在現場,根本理解不了。
葉偏偏一聽溫教授下井,立刻說道:
“溫伯伯,我陪你下去。”
“不行不行,你在上麵陪你爸爸。”
“我也是小分隊的成員,我為什麼不行?你是現場總指揮,要不你留在井上。這裏我最年輕,我身體最好,我下去可以替你做好現場記錄和拍照。”
溫教授一聽,向葉榮光教授看了看,葉榮光既心痛女兒,也知道她的真實想法,因為王珂兩個多小時了,還在井下。他點點頭。
“好,那你與我一起下去,但是下去要服從指揮。”
“誒!放心吧,溫伯伯。”說著,人已經鑽進了吊籃裏。
兩個人掛上保險帶,緩緩地乘著吊籃下到井底,與在井底安全擋板下的王珂會合。
一路上,溫教授看著這光光溜溜的井壁,沒有一塊磚石。硬是從百米岩石中,生生鑿出一口井來,禁不住唏噓感歎。對當年的工匠百折不撓的意誌,更是欽佩不已。
一看到溫教授下來,王珂立刻說道:“溫教授,這井底的水滲得很快。可能需要邊抽水邊挖掘。”
溫教授一看,果然是水已經漫上了有一尺多高,王珂早就脫下了深筒靴,把褲腿已經卷到了膝蓋之上。
“小王同誌,你要把鞋子穿上,這樣會凍出病的。”此時溫教授已經感到井底寒氣逼人,溫度最多在七八度,可能還更低。
“沒事,我不怕冷。我的手熱乎著呢!”說著王珂,把自己的手伸了過來。
“讓我摸一下。”不等溫教授去摸,葉偏偏已經抓住了王珂的手。柔柔的手,摸了手心,又摸手背。“嗯,是不涼。”
溫教授一聽就笑,“丫頭摸夠了沒有?摸夠了趕緊幫助把井底的情況拍幾張相片。”說完又對王珂說:“咦,小王同誌,我很奇怪,你站在這井水裏,沒有感覺這水很冰嗎?”
“溫老師,水是有點冷,但是我不怕。”
小夥子火力旺盛,溫教授也沒有多想。“那你上去吧,由我們研究所的同誌下來換你。”
“不用,我在井下的情況熟,我們可以開始了,讓民工們下來吧,有什麼事,我可以通過對講機,隨時向你們報告。”
“好,你把水再抽抽。”
“嗯,我已經挖了一個坑,這點水用不了一分鍾。”
由民工組成的采掘隊,很快分組下井。在王珂的指揮下,清理開始了。吊籃換成了一個用鋼板製成的、直徑八十公分的正方形器皿。
第一籃淤泥被吊了上去,葉榮光教授指揮著吊車,把淤泥倒在了一邊,接下來,很快吊上來第二籃,轉眼的工夫,就前後吊上來二十多籃。
安全擋板、抽水機、照明的電燈再次下沉。水井底部加上以前王珂他們偵察班清的,已經累計清下去二十多米,依然沒有到底的意思。
在清理中,已經源源不斷地有曆朝曆代的水桶量器被挖出來,民工粗手大腳的挖掘顯然引起了溫教授不滿意,破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