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此處即瀛洲(1 / 3)

“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你卻告訴我讓我去找方壺,瀛洲?”

“這是最近的路。”老天師認真道“而瀛洲的位置就在東島。”

“你不要騙我。”我皺眉。

“騙你的話與我又有什麼好處?”老天師摸了摸胡子道。

傳說瀛洲在會稽海外70萬裏的地方,方圓4000裏,上有神芝仙草。有高千丈的玉石山,叫青玉膏山,山中有泉水叫玉醴泉,泉水像酒一樣,味道甘甜,喝幾升就會醉,可以使人長生不老。有說當今東島國就是傳說中的瀛洲,其實不然,島國隻是島國與瀛洲並無瓜葛,隻是地理位置近了一些罷了。

站起身就要拜別,那老天師侃侃

道:“我希望不會有那麼一天。”

“我也是如此。”笑了笑轉身,六尾狐在現,騎在他的背上,向著東島而去。

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有個思想家叫鄒衍,提出“陰陽五行說”,影響直至今日。秦始皇對他這一套就深信不疑,認為周朝是火德,那麼秦朝就應該是水德,所以推崇黑色服飾。他崇尚刑法,刻薄而不講仁愛,其實也受此影響,因為嚴苛的法律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陰的命數。

但很少有人知道,鄒衍在荀子“四海”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大九州”概念,就是把《禹貢》的九州推論出九九八十一州,以及大瀛海。他說:“如此者九(指九州),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也。”這是中國古代最早關於陸地和海洋關係的猜想。盡管這一猜想還是建立在“天圓地平”觀念上,但打破了過去狹隘的世界觀,是對華夷說和天朝中心論的第一次批判。

正是受他影響,出生在內陸地區的秦始皇,才會對浩瀚的海洋充滿向往。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曾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是巡海

《史記》裏曾這樣記載:“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

秦始皇喜歡大海。關於秦始皇陵的構造,有這樣一段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最後這句話,把秦始皇對大海的向往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秦始皇剿滅齊楚燕趙韓魏這六個國家,完成秦朝的統一後。不僅用皇帝來顯示自己的偉大成就,更希望延續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千古一帝。不過,方士的丹藥大都隻是忽悠人的,下麵的大臣也沒有找到傳說中的長生不老的藥物。於是,秦始皇一氣之下殺了不少大臣。這個時候,預感到大禍臨頭的徐福,主動跟秦始皇說,東海那邊有長生不老的藥物,隻要秦始皇準許我帶著500童男和500童女去能找到。

看到自告奮勇、信心滿滿的徐福,嬴政自然非常高興,準許徐福帶著童男童女去尋找長生不老的藥物。不過,這徐福帶著童男童女和一幫人漂洋過海的來到了今天的日本群島,根本就沒有什麼長生不老的藥物,於是就順勢不回秦朝。

徐福也是一個奇人,確切來說更是一個術士,年代太過久遠也無跡可尋,不過幻想一下,癡迷長生的秦始皇會安排一個普通之人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而徐福應當是聽聞瀛洲的下落之後才會主動請纓,另一方麵或許他心中也明白,如果長生藥找不到自己與那些江湖術士的下場一樣,伴君如伴虎,為了生存這才主動請纓。

徐福可能就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日本記載的曆史中寫道,天皇是東渡而來,而徐福當時來日本的時間就非常的吻合,之後還天皇和徐福的登陸地也是在一個地方。當然這本來就是一個未解之謎,或許隻有時間這個暴君能夠說上話。

而說起東島國,在這個圈子裏麵一座高山不得不說,那就是安倍晴明。平安町時期,日本曆史上最強的大陰陽師。

傳說晴明幼年時曾在夜行時察覺到百鬼出行,而不經意救了當時掌管陰陽寮的主祭賀茂忠行一命。由此賀茂忠行發現了他的天性資質,開始把他作為愛徒進行熏陶,並將陰陽道悉數傳授於晴明。

在古代,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威脅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水患、旱災等不斷地發生,不少人在災害中死去。由於情況過於淒慘,人們便認為那些不幸的死者,會流連於世,徘徊不去。人們敬畏著他們,並給其冠上了“妖魔”、“怨靈”之名。

深諳其中奧秘的陰陽師借由秘儀秘法,操控著暗之力量,於妖魔世界與現實世界間往來,除了執行規定的任務外,他們還常需奉行天皇或貴族們除靈、占卜或是施行咒術的要求。著名的權臣藤原道長就相當重視安倍晴明,屢次拜托他解決棘手事件。晴明不但擁有收妖伏魔的能力,還能聽懂鳥語,召喚式神為自己做事。

螣蛇、朱雀、六合、勾陣、青龍、天一、天後、太陰、玄武、白虎、太裳、天空,皆為晴明召喚的十二神將,它們完全服從並保護其主人。

但因相傳晴明的妻子害怕鬼神的形貌,晴明遂將這些式神隱藏在宅第附近的一條戾橋之下,現今仍坐落於京都一隅的這座小橋。當時人們相信是分離人類生與死兩界的邊陲地帶,而現世欲望所喪命的怨靈與鬼魂,若是闖不過戾橋的分野到達冥界,就隻好繼續在世上徘徊

九尾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九尾狐是專門幻化成絕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她在夏桀時化身為妹喜、在商紂王時化身成妲己。有傳說當商朝滅亡時她被薑子牙追殺,被迫來到日本,自稱“玉藻前”,贏得了鳥羽天皇的寵愛與信任。後來天皇得了怪病倒臥床榻,大臣們開始懷疑她,請安倍晴明暗中對她進行調查,終於將“玉藻前”的真麵目曝光。禦體康複的天皇惱羞成怒,下令追殺“玉藻前”。最後她被晴明擒殺,但其野心和執念仍以“殺生石”(會噴出毒液攻擊鳥類及昆蟲,令動物無法近身的石頭)的形態保留在那須野,時時刻刻等待著報複時機的到來。

著如此種數不勝數,而安倍晴明在我心中是出奇的尊重,作為在先輩開辟的這條道路上前行的後輩,不敢造次。

飛行了好久,直至中午十分這才看到了東島國的陸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收起了妖力,怕的就是引起本土妖怪的注意。

就如同國與國之間妖怪的領土意識也特別強,古時候據記載,關於妖怪之間的戰鬥數不勝數,有一場大戰更是直接波及了整個陰陽界。

據說在唐玄宗時期,以八岐大蛇為首的東島百妖入侵天朝本土,而這場戰鬥直接波及了人妖鬼三界,後期西方的妖怪也加入了進來,關於這場大戰,記錄的少之又少,當時的皇帝玄宗曾在洛陽見識過這麼一樁怪事。

說唐代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夏六月,玄宗住在東京洛陽時,老百姓都為“鬼兵”所擾。有人驚惶奔走不知走向,有人神經錯亂自相殘殺。起初,鬼兵從洛水南岸經過,城裏聽到喧囂之聲。既而,鬼兵來到洛水北岸,空中好像有成千上萬的兵馬,發出嘈雜之聲。每天夜裏都有鬼兵經過,兩次三次不等,玄宗大驚,召來法師連做三天三夜的法事。也是因為這件事將人也波及進了妖怪的戰鬥。

回到書中,在東島國一山之上我在思考瀛洲的下落,瀛洲據記載也曾有人登上過,而蓬萊卻隻是聽說,並沒有人上去過,不過計算有登上瀛洲的例子,現在的我哪有那麼多時間?

正當我愣神的時候,一旁忽然傳來一股巨大的妖氣,皺眉看去,一和服女子站在了我的身邊,手持著紙傘。她的周身籠罩著若有似有的白霧。

皺眉!煙之羅。

煙之羅一種寄於煙的妖怪或者精靈,可以幻化成各種姿態,經常出現在農家的灶、篝火等地方。它輕輕的在空中飛來,纏著人的頸項,令人窒息至死,是一隻頗可怕的妖怪,用刀之類加以物理攻擊是不能把斬開的,但用黑鐵漿染黑過的牙齒,就可以把它咬開。

轉身看向她,她也看著我兩人相顧無言。

我不想與她多做糾纏,我剛剛到達這裏她就知曉了我的行蹤,實力不容小覷,而且比她厲害的妖怪還有很多,她也沒有動手的意思,或許隻是希望我離開。

罷了!人在屋簷下,隻能先離開這裏,喚來六尾狐就要離開。

這時我的眼前蒙上了一層白霧!

一驚!妖骨的力量全部啟動!將這一層白霧擊散,轉頭看向煙之羅皺眉道:“你想與我動手?”

她也不說話,隻是身形逐漸的向著白霧裏麵隱了下去,我不能與她動手,如果交手極有可能會將本土所有的妖怪引來,咬牙,騎著六尾狐就離開這裏,眼光看向身後,身後那一團白霧也向著我追趕了過來。

我隻想快些離開這裏,倒不是不是她的對手,而是我怕引來真正的老家夥,那時我必然屍骨無存,都已經到了眼下這個地方,豈不是功虧一簣!

就當我思考如何甩下煙之羅的時候,我的腦袋忽然傳來一股巨大的鍾鳴聲,震的我整個人昏昏欲睡。

身下的六尾狐也一瞬間失去了控製,就是這麼一瞬間,煙之羅到達了我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