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鬼魂纏身(1 / 3)

由於還有賞銀,許多地方的平民百姓也想借此發一筆橫財,便紛紛報官,弄得李家每到一個地方不敢久呆,便又背起行禮繼續流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不由輾轉大半個中國,耗去大半生,終於積鬱成疾,不久便一命嗚呼。

好在李家本人已長大成人,後又娶了媳婦,添了女兒李秋月。他掩埋其父後,繼承父親衣缽繼續做起了裁縫。他也不敢明目張膽談論起先輩的榮耀或辛酸,隻是韜光養晦,夾著尾巴做人,勉強糊口。

後來本地一個名門望族,想收李家為禦用裁縫,李家聞後身上起了雞皮疙瘩,驚恐萬狀,唯恐步入其父後塵,便當夜卷鋪蓋領著全家走人。

別人一查,原來是個逃犯之後,便又到處捕之。無奈之下,便來到了劉家村這個世外桃源。

李秋月也入了私塾,汪晴琴,劉半山與其常常在一起學習,玩耍,關係也算密切。小孩過家家的時候,李秋月也隻是扮演劉半山與汪晴琴的媒婆,雖有不願,可也不便發脾氣,她深知自己家世坎坷,不可爭強好勝。

偶爾汪晴琴讓李秋月扮演一次新娘,李秋月也滿心歡喜,可也不去沾沾自喜,飛揚跋扈,性情溫柔,溫婉賢淑。

又過了三年,劉家村又來了外姓人,張氏。其有一子,聽說還是領養的,這領養的兒子便是張富貴。

張氏是個屠夫,殺豬宰羊為生,一次與一個刁難者爭執,一氣之下便用殺豬刀捅了此人。殺人償命,借債還人,官府即刻趕來捉拿歸案。無奈人命關天,張氏連夜攜老婆孩子倉皇出逃,後便流落到此劉家村。

說來這劉家村,也是些同病相憐之人,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現聚集一起,也算是緣份吧。有道是,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見麵不相識,能成為鄰裏鄉親,也算命中注定。

都是手藝人家,各自都有一些奇門異事,各為所長。相互扶持,才能相安無事。可時間久了,磨合不好,也發生一些口角,或者不愉快之事。

那是張氏來此不久,陳世傑家喂養的豬肥了,要殺了去賣,以籌集陳世傑讀書費用以及全家衣食之需。

張氏應約前往,殺了肥豬,習慣性地裝了一碗新鮮豬血喝了幾口,為此,陳世傑父親便十分不高興,一怒之下扣下了殺豬的工錢。說是張氏喝了人家的豬血,等於分紅。如果不扣下工錢,家裏將定會有其他損失。

張氏也不與爭辯,但從此兩家結了梁子。相互不相來往,見麵也形同陌路,總之,疙瘩一直沒有解開。

陳世傑也常常欺負張氏之子張富貴,可張富貴身強力壯,有的是一身力氣。陳世傑不是對手,往往被打得鼻青臉腫,也不敢告訴家父,隻說是自己摔倒所致。

當時,陳世傑欺負張富貴,劉半山也看不過去,說了句公道話,陳世傑懷恨在心,覺得是他們合夥與自己為敵,以強恃弱,更氣不過去。陳世傑父親陳氏還是不改舊習,常常出外招些人馬繼續幹起盜墓的生意,他也別無他技,隻有入了魔一般重操舊業。

陳世傑十六歲那年,陳氏盜墓之時,不幸中了暗器,入了陷阱,一行五人盜墓隻留下兩個活口。

年少的陳世傑,請求劉半山幫忙,說去找回父親遺骸,劉半山怎會去做這種掘人墓穴之事,便婉言謝絕。

陳世傑悲痛欲絕,更是惱恨劉半山,大罵劉半山非人之子,加上以前的過節,更放出狠言,說要哪天好好教訓劉半山,讓其一生都記得他陳世傑。

更為嚴重的事還在後麵。

一天晚上,剛吃過晚飯,陳世傑便去李秋月家串門。

走到李秋月家時,見廚房門閉著,便從門縫裏往裏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一看陳世傑就邁不動自己的腳了。他盯著門縫往裏看著,眼睛似乎要從門縫裏擠進去似的。

他眨巴著眼睛,口水不停地咽著,發出一陣陣嘰咕嘰咕的聲音。廚房裏麵,李秋月正脫光衣服在那裏洗澡,她那成熟的身體,凹凸有致,十分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