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定之後,展開心靈的觸角,慢慢地從洞中向外看去。在我心靈的感知下,整個八角峰盡在心中顯現,猶如掌上觀紋。
峰中靈氣充盈,這種靈氣好似有生命一樣,呼之即應,斥之即退,吸入心肺,就能流淌於五髒六腑,可以去除痼疾,淨化雜念,使靈台一遍清靜。隨著心靈的空靜,靈知變得越來越清晰。
在藏神洞中,一朵祥雲緩緩升起,雲中有兩個道人,一個峨帶玉冠,身材高挑,背上一柄長劍,穗絲隨風飄舞。一個略顯微胖,滿麵微笑,形似彌勒,一雙醉眼,猶自迷離。兩人朝我打個拱手,那個背長劍的道人說道:“乘風高遊,遠登靈丘。托好鬆喬,攜手俱遊。朝發太華,夕宿神州。彈琴詠詩,聊以忘憂。貧道呂岩稽首。”而那個微顯醉態的道人則吟道:“乘雲無轡,騁風無足。垂露成幃,張霄成幄。沆瀣當餐,九陽代燭。恒星豔珠,朝霞潤玉。六合之內,恣心所欲。人事可遺,何為局促?貧道陳摶有禮了。”
好一副逍遙氣派,神仙還是神仙,不同我等凡夫俗子。不過路遇劍客須呈劍,我隨口吟詠禪詩而來:“禾山普化忽顛狂,打鼓搖鈴戲一場。劫火洞然宜煮茗,嵐風大作好乘涼。四蛇同篋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滄海月明何處去,廣寒金殿白銀床。俗人龍行見過兩位前輩。”
“嗯,好詩!劫火洞燃,大千俱壞,行者能從容煮茗;嵐風大作,摧山破海,居士卻自在乘涼。日月飛馳,生命歸於滄海浩渺的月浸碧波、高曠寒遠的純淨清白而得永恒。今天八角峰來了兩位稀客啊!”呂岩道長笑哈哈地說道。
兩個?我想起來了,一定是那位神秘的中年人,可惜我修行太淺,看不出他的來曆,想到自己的修行,臉上紅了又紅:“兩位仙長,後生晚輩想借寶山,清修兩天,以期度過劫難,不知可否?”
“哈哈哈,龍行居士,看來你前因已昧,連我等也相忘了?今天好友清修,我等自然會盡綿力,為你護法。”陳道長一派和氣,言語之中,似他們與我還有些前因。既是如此,我就順竿而上,厚著臉皮向他們請教了:“兩位仙長,龍行實在慚愧,被世俗所染,不能明悟前因。既是道長說了,我與前輩尚有前因,不知你們可否不吝指教?”
我看見他們兩個相互對視了一下,似有相商的神色。但是他們也就是看了看對方,也沒有在言語上商量什麼。呂岩道長接著就說:“我後來皈依了黃龍禪師,也算我與佛家有些淵源,對佛教的修行我也略知一二,好的,你有什麼要問的?”
我要問的可就多了。但他們可是名垂後世的道家宗師,而呂道長竟然佛道通吃,這會我可走了****運了!但隻怕我的問題上不了他們的法眼,但為了能安然度過眼前的困境,我也顧不得太多臉麵,於是向他詳細請教。
此次清修的主要問題就是神通變化,自然我請教的重點就是神通的生起和運用。
呂道長因材施教,融會佛道兩家的修行,把神通的主要原理與方法說了個通透。他根據我的情況為我選擇了通明觀。所言通明者,修此禪時,必須三事通觀,故雲通明。亦以能發六通三明,故雲通明。
通明禪屬於以調整呼吸為主要方法的修行禪法。“通明禪”的名稱從何而來呢?是因為修學這個禪定時,要先通觀我們的呼吸、色身、心識三者,故稱“通”;因為這個禪法光明清淨,能開心眼,觀察其中一者,就能通達身、息、心三者,徹見無礙,所以稱“明”。通明禪初始時主要是調煉身、息、心三者,又因為修學通明禪到達初禪的階段時,能以心眼看見自身的內髒。後來更深刻一點,連身體裏麵的蟲、細菌都感知得到,甚至可以感知到它們在體內的活動。修習到這種程度,有時候甚至可以聽到它們溝通的語言,也懂得它們的含義,轉而通達一切眾生的語言,之後整個身心會像琉璃一樣,完全清淨。而後能有三明:明根本世間因緣、明根本與外世界相關、明王道治正。
修習天眼明時,須觀息出入,見到真正息的形態後,再作意思維,如我要見三世之中各種物質的形態,意欲得見,隨意即可得見。再係心鼻端,觀息出入,深見九萬九千毛孔息的出入,出入後身會化空,把身化空後,再把四大即地、火、水、風都化空,按這樣去觀後,達到超離色相,就能獲得身通。
有了這兩通之後,就為後麵所修的神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神變主要有三種:一是決意神變。於神變引導其心傾向,以智決意,以一身而得多身。若欲成百身,念“我成百身,我成百身”而作準備定,再入神通的基礎定,出定後,而決意,由決意之心便成百身。同樣也可以改換所決意的詞而成就多身而成一身、由隱到顯、由顯到隱、穿越障礙、地中出沒、水上不沉、空中飛行、手觸日月、身自在等等神變。二是變化神變,可以舍了本來的麵目而現童子形狀,或現龍形,或現金翅鳥形、阿修羅形、海形、虎形、馬、兵等。三是意所成神變,先念自己的肉身,依上述決意成“將成空洞”,便於自身成空洞,於是念自身的內部變化成其它的人身,再從自身空洞處取出所變的其它人身便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