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對策(1 / 3)

“我便不上去了。”

孫少珍對於有祝英好在的驛站,有些望而卻步,她在驛站正門口站定對錢望舒告辭。

“行了,那我也不留你了。”錢望舒笑著走過去同孫少珍抱了抱,又在她的耳邊十分不留情麵地拆穿道:“阿珍,你是不想見祝英好,還是不願同我講你們兩個的事?”

方才來驛站的一路上,孫少珍一直有意無意地逃避關於元清叟的一幹事情,錢望舒說東,她便扯西,端的是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

“我同元清叟,說來話長。”孫少珍深知錢望舒的秉性如何,但她又實在無法在三言兩語之間說清元清叟與她的關係,便索性答應道:“明日我會去甘泉書院上詩課,你若有空便來尋我,我請你喝酒。”

“阿珍請我喝酒,那我說什麼也要去的,等我。”錢望舒滿意地拍了拍她的背,這才放心地鬆了手準她同元清叟一道離開。

錢望舒裝著一張笑臉,在驛站門口目送著孫少珍上了元清叟的馬,又十分熱烈地同兩人揮手告別。

“這元郎君,實在是個熱心腸的人。”李慕乾走到錢望舒身邊,淡淡評價了一句。

錢望舒一路目送馬上兩人出了街口而後瞬間收起了臉上的笑意,冷著臉抬頭看了李慕乾一眼告誡道:“李慕乾,出家人不打誑語,你這剛還俗的,也打不得。”

“阿舒為何這樣說,我雖與元兄相識不過幾個時辰卻看得出他是個善心人,”李慕乾自認在相人這方麵還是有些準頭的,見錢望舒如此說便急於為自己正名:“方才我在醫廬中幫忙時得知,若無元兄在揚州郊外行醫救人,恐怕我們見到的揚州便是一座人間煉獄了。”

“行啊,也未曾聽你這樣誇過我。”

錢望舒冷笑一聲,抱著臂繞開了他,先一步走進了驛站裏。

再怎麼好心腸,都是一隻要拱她家白菜的豬。

-

是夜,城西驛站。

“豈有此理!他們這是草菅人命啊!”

祝英好聽完李慕乾與錢望舒在城郊的所見所聞,義憤填膺到連自己向來寶貝的古董扇子都舍得砸了。

“你這動靜這麼大,是想打草驚蛇嗎?”李慕乾正坐在一旁安靜地盤珠子,見他這般激動便立刻出言製止了。

祝英好反應過來唯唯稱是,開了扇子給自己猛扇了幾下風,又冷靜地坐會了自己的位置上,壓低聲音對李氏夫婦交換自己在城中的所得:“我率賑濟軍士進城的時候,根本沒見到你們說的醫棚子,揚州城熱鬧地跟什麼是的,那個劉知州接待我又是雪頂含翠又是要請我去泡湯的,隻字不提凍災一事,何況什麼時疫。”

錢望舒聞言冷笑了一聲,恨恨道:“你給他送花銷來,能不高興麼?人家就等著新來的賑災使也是個心黑的,願意和他同流合汙呢!”

“揚州如此,恐怕淮南東路的其他州府也是如此境況。”李慕乾搖了搖頭,在心中清算著如今淮南的形勢。

淮南手持礦脈又是南棠的經濟中心之一,國庫中每年的銀子有三成都是淮南上貢的,地理上靠近邊境又遠離京城,而居民大多是當年戰亂時從北方牽來的,可以說是共患難過的同胞,本就團結。久而久之,淮南之地仗著天時地利人和,便生出了些各自為政的眉目。

所謂,天高皇帝遠,遠鄉多刁民,大抵如是。

“那你是如何做的?”錢望舒敲了敲祝英好麵前的桌子,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祝英好麵露得意之色,手中折扇搖得輕快,頗有些自信地回道:“他都將戲台搭好了,那我自然是要陪他把戲唱下去啊,一切還要等官家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