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根據我的計算,瞬間的動能衝擊如果足夠強大的話,也能打進去,比如說大動能的狙擊槍,比如說坦克的炮火、火箭炮。”
“我已經可以想象這些怪物成群的衝擊鋼鐵洪流的景象了。”費米說。
“聽說這些怪物還有不同的種類,這隻不過是其中一種。”特斯拉說,“有的還會飛行。”
“我本以為,外星文明如果真的有到達地球的一天,應該是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沒想到,竟然會是一群強大的生物體。”諾貝爾說。
“生物也同樣是一種進化方向,但是要遠比科技要困難的多。”普朗克說。
“不過,對於我們而言還是有好消息的。”特斯拉道,“這種皮膚類似於骨骼,不會因為生物體的死去而腐化,這是相當頂級的新型材料。”
“女媧是說過阿波菲斯身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東西。”臨城說。
“這麼輕薄的東西都可以抵擋手槍,簡直是頂級的防彈衣的材料。”諾別爾感慨道,“而且還能吸收動能,耐火,用做坦克外殼裝甲都行。”
“還有一種特殊材料的製作。”特斯拉說,他靜靜的看著那皮膚,“給你們看一個東西。”
說著,他從實驗室的一角拿起了一把滿是鏽蝕的槍....與其說是槍,更像是炮,很長很大,特斯拉需要用雙手很大的力氣才能抱起來。
“這是基地中遺留的武器,一共有三把,我原本以為這應該就隻是一把普通的大型號的狙擊槍,但在通過對於這槍的解析後,我發現內部有一些儲能元件。
這應該是一種相當高級的動能武器。”
“什麼武器?”臨城好奇的問道。
“電磁炮。”特斯拉說。
電磁炮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電磁係統中電磁場產生的安培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
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可以非常輕易的就將炮彈加速到音速。
不過,很多人將電磁炮理解成一種能量武器,射出的是某種電漿能量。
但實際上,它是動能武器,是利用電磁能量對於金屬彈丸的加速。
20世紀初,就有人提出利用洛侖茲力(電磁力)發射炮彈的設想。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研究過電磁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他國家也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
所以對於電磁炮,除了來自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這些科學家們都不陌生。
“竟然能縮小到這種地步嗎。”愛因斯坦看著特斯拉手中的電磁炮低聲輕喃,“原理是什麼?”
“電磁炮是涉及許多產業的武器,很多人以為電磁炮的難點在於能量,但實際上,不計算能量消耗的話,電磁炮的需要的能量其實不多,以69年的電池技術提供能量並不困難。
真正的問題在於瞬時功率,用來比喻的話,那相當於需要用電池在一毫秒的時間內瞬間帶動三千台滿功率電磁爐,然後再瞬間熄火,而且還需要爆發至少十次。
而想要滿足這一點,電磁儲能技術是最合適的,它是充放電最快的技術,也就是所謂的超級電容,先充電,再放電。但是對電容的要求也很高。”
“何止是很高。”普朗克說,“想要應用到戰爭中,除了瞬間釋放的功率,還得適應沙漠劇烈溫差,叢林高濕度,海洋高腐蝕,高原劇烈紫外線各種亂七八糟環境。
還得可靠,得防水防塵防震動撞擊,還得電量損失小,至少能放好幾天。”
“這把電磁炮內部使用的就是電磁儲能技術,使用的是碳納米技術製造的超級電容。
不過,超級電容的壽命即使再長,它也不可能支撐近一千年,這電磁炮主要損壞的地方就是這裏。
按照常理來說,想要再造背後需要相當龐大的電磁工業。
但對於我們來說,以太粒子可以控製合成,而且林諾博士的大腦中也剛好存在這一技術的詳細資料。
憑借我們現在的技術,用以太粒子複製應該不難。
然而不隻是電容,這把槍炮同時還使用了超導儲能。”
“超導材料嗎,倒也不意外,熱核聚變的超高溫需要靠磁約束,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作為“磁封閉體”,將熱核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包圍、約束起來,然後慢慢釋放。
這個時代既然已經存在熱核聚變,也就意味著超導技術有了極大的進展。”愛因斯坦說。
所謂的超導體就是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而且還具有完全抗磁性。
現在的電力傳輸都是有損耗的,所以傳輸距離有限,但如果超導體出現,也就意味著可以輕易將電傳輸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個角落,而不會有任何損耗。
磁懸浮列車也可以真正實裝,手機甚至都不再需要電池,僅僅隻依靠超導線圈儲能就夠了,不但可以瞬間充滿,續航也非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