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一般的超導材料要在超低溫的情況下才能維持超導,需要用到液氮,成本很高。
但是顯然,眼前這把槍內使用的是一種常溫超導的材料。
“這是導軌炮還是線圈炮?”費米問道。
“導軌炮。”特斯拉說。
電磁炮一共有兩種,一種是線圈炮,一種是導軌炮。
線圈炮跟導軌炮各有各的優缺點,線圈炮的優點是炮彈與炮管(線圈)間沒有摩擦,能發射較重的炮彈,電能轉換成動能的效率較高,但供電比較複雜,比較困難。
而導軌炮呢,則因為要通過強電流並且要和彈托滑動接觸導軌,燒蝕會影響導軌的壽命,但初速度會更快。
其實還有一種叫重接炮,不過那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感應形的線圈炮。
它綜合了線圈炮能發射大質量彈丸、以及軌道炮能發射超高速彈丸的優點,還可賦予彈丸更高的加速力峰值,算是電磁炮的進階。
愛因斯坦開口道,“加速力隨著電流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由於焦爾熱和導軌上的強大磁壓力,導軌電流不能無限增加,特別是當電樞運動較快,強電流無時間擴散到導軌內部時,焦耳熱的影響十分嚴重,會引起嚴重的導軌燒蝕。
在導軌炮跟化學火炮的競爭中,導軌燒蝕是最嚴重的問題,這把槍又是怎麼解決的?”
“超導懸浮電樞。”特斯拉道,“能把炮彈加速到超高速但是焦耳熱卻很小。
它的電樞由超導材料做成,是一個環路拓撲結構,把電流引入超導電樞環境中,永久保持,並使它受到炮膛和磁場的作用。
這種炮的炮身也是由兩條平行導軌構成,使用恒流驅動,但在電樞內的超導電流與導軌恒流間的相互作用力能引起電樞懸浮,使得電樞與導軌間幾乎無接觸。
這就是說無電弧與燒蝕。
電樞在導軌間仍被洛倫茲力推進,電樞的特殊幾何結構使超導電流在電樞尾部離開導軌而高高翹起,這就使得有一淨洛倫茲力推動電樞前進。”
“倒是兼顧了一部分線圈炮的特點。”普朗克點頭道。
“而這超導材料,就來自於阿波菲斯這一皮膚的分子重構。”
特斯拉看著那把電磁炮,“大致原理我已經搞清楚了,隻要我能搞清楚其餘元件的一些細節,修複甚至是量產,亦或者根據這把槍的原理製造更加龐大的大型電磁炮,應該不難。”
“子彈呢?用什麼子彈?”諾貝爾說。
“由於加速的是電樞,所以彈丸其實不需要通電,用實心金屬彈丸就好了,可以考慮用鎢合金或者貧鈾合金,可以傷害最大化。”
“這把電磁炮看上去像是單兵作戰的武器。”愛因斯坦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安培力的本質是電磁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電樞被電磁場推動的同時電樞的磁場也在推動線圈和電源。
這電磁炮的後坐力又是怎麼解決的?
三馬赫以上的高速炮彈,後座力應該會把人的肩膀震碎吧。”
“這把電磁炮應該確實存在一定後座力。”特斯拉說,“但不同於火藥子彈爆炸是瞬時推力,沒法控製其爆發力量,電磁驅動是可編程,是可控的。
不過....以這電磁炮的重量,應該是配合單兵外骨骼亦或者是給改造人使用的。”
他看向愛因斯坦跟費米,“如果你們能實現冷核聚變,並且將之縮小到電影中的那種程度....不,大十倍都行,以冷核聚變提供能量,我甚至可以在這種基礎上改造出電磁機炮。
高超音速的機槍。
而且電磁蓄能也給能量炮提供了可能性。
阿波菲斯的防禦在這些科技武器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冷核聚變?”費米有些疑惑。
“看起來臨城還沒跟你說,這是我們找你這位原子能之父來的根本原因,這個時代已經實現了可控的熱核聚變,技術相當成熟。
而我們即將要研究的是在低溫狀態下進行的聚變反應。”愛因斯坦說。
“您是在講故事嗎?”費米半開玩笑的說,在他的世界觀中,可控核聚變跟電磁炮的出現就已經很科幻了,更別說冷核聚變了。
“在你來之前,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有了一整套的數據支撐。”愛因斯坦平靜的說,“你要來看看嗎?”
費米臉上的笑容逐漸收斂,他略顯失神的看著眼前的物理學真神。
他不覺得愛因斯坦會在這種地方欺騙他。
所以……冷核聚變,竟然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費米的心情在激蕩著,久久難以平息……
此刻,他忽然無比慶幸。
慶幸自己選擇跟著臨城來到這個時代.....
這個,最接近真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