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第三章誰不年少許風流(1 / 2)

第三章誰不年少許風流

寶月低頭行了一禮,轉身離開。剛走出兩步,卻被吳墉叫住:“寶月,我和你二哥決定去英國留學,你……想不想和我們一起去?”

寶月停住腳步,回頭看向吳墉,楊柳青青,波光粼粼,都不及長身玉立的吳墉養神悅心。吳儂軟語的南洲不隻孕育鍾靈俊秀的小家碧玉,還培養了這朗眉星目的吳墉公子。剛剛淡去的胭脂紅又迅速攻陷了寶月的麵頰。說心裏話,留洋是寶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道中落後,阿瑪沒有任何收入,全靠變賣祖產度日。賣掉寶產胡同的宅院也僅夠供二哥一人的學費,今後的日子都要依靠天津的大哥景泰了。如果她能盡快嫁入一個殷實的人家,那無疑是對家裏最好的幫助。可是,寶月好不甘心啊?女子就隻能有這條路可選擇嗎?若是她也能留洋,她未必不如二哥。

寶月心動了,卻也隻是心動,現實就是心動卻不能行動。二哥是為了避禍,隻能傾盡家產離開,她沒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吳墉看出了寶月的心動,暗暗為自己的當機立斷感到得意。這個想法完全是在剛剛一刹那間冒出來的,冒出來的瞬間他就覺得這是一個絕妙的計劃。這小丫頭向來主意正,膽子大,敢想也敢幹,她又生得如此嬌豔,家世也不同於尋常女子。若是自己當真離開個三五年,這丫頭的人生鐵定與他無關了。她不記得他,他卻始終記得那個朝霞之下騎牆難下的小奶團子。一個徽章的烏龍已經夠了,他要她從此眼裏心裏就隻有他,再也容不下任何人。吳墉看了魁星一眼,魁星也正在沉思這件事情的可行性,顯然兄妹倆都不拒絕留洋這件事,遲遲不表態的原因他也能猜個大概。吳墉緩緩向前一步,說道:“魁星,上次我和你說過的,我爹讓我借著留洋的機會多結交一些有誌青年,最好是也做成留法勤工儉學會那樣,形成一個固定組織,工讀並進,輸西方文明於中國。這不是我們兩個人可以做到的,我們需要寶月,你這個妹妹絕不輸男兒,經費的事情你們不用操心,自有老爺子兜著。怎麼樣?”吳墉這承諾不是信口開河,他是有底氣的。吳督軍是舉人出身的軍閥,喜歡讀書人,也看重人才,是這亂世裏十分難得的有格局有眼界有抱負的好軍閥。吳家的家訓是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納姬妾。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細品之下,就會明白,這“不住租界”意味著不借助外國人的力量;“不積私財”意味著天下為公、一心為民;這“不納姬妾”就更難得了,意味著吳家人潔身自愛的品性和堅貞不渝的風骨。吳督軍用這“三不”的魅力吸引了各色人才前來投靠,他又頗有識人用人還能容人的大將風範。吳家能夠在軍閥群雄中奪得頭魁,靠的正是這人才的紅利,現如今,在各路督軍都有外援的情況下,吳家必須要引入先進的人才和技術才能繼續爭奪這天下一統。吳墉的這個計劃若能成功,由自己培養出各方麵的人才,今後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是金融還是醫療,都足以支撐起艱難起步的民主共和。最重要是吳家靠的自食其力不用仰外人鼻息,這才叫真正的最強王者!吳墉越想越覺得可行,他有這個自信,經費的事情,父親那裏不存在障礙。

魁星完全不記得吳墉說過這件事,但以吳墉言出必行的性格,這個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可阿瑪和額娘一直在給寶月張羅親事,以他們的想法,嫁個好人家是對寶月最好的選擇。該怎麼才能勸動他們呢?

寶月卻是拿定了主意,隻要解決了路費和生活費,她必定能在那洋學堂裏學出個名堂。她覺得這事成不成的關鍵還在於額娘,額娘一心想她嫁個好人家!眼前不就是一個現成的嗎?還有比南洲督軍之子更好的人家嗎?她們旗人姑娘別說是挑姑爺了,就是搶新郎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隻要告訴額娘,她想要嫁給這個吳墉,那麼陪著二哥和吳墉一起去英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寶月墨珠般的眼眸輕輕轉了轉,脆生生的開口:“吳哥哥竟然如此看好我,先謝過吳哥哥了。二哥,你覺得我能做好這件事嗎?”

魁星目瞪口呆的看著寶月,這小丫頭還真會順杆爬,剛才還吳少爺呢?一聽人家要帶她留洋,立馬親親熱熱的叫起了“吳哥哥”,自己這正牌哥哥從來都是單字一個“哥”的待遇,從沒有過疊字“哥哥”的禮遇。而且她這話問得實在是太心機了,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親妹子,就算他覺得她沒本事也不能在外人麵前說她不行啊?簡直篤定他隻能說她行。魁星剛想答應,隨即又促狹的想到,自己若是不立刻答應,逗一逗小丫頭,那會不會也當得起她一聲“二哥哥”或者“好哥哥”呢?魁星清了清嗓子,轉頭對吳墉說道:“寶月不小了,正是該嫁人的年紀,額娘陸續相看了不少人家,我聽說頭前兒相看了鈕枯祿家的老四,開始阿瑪嫌棄他家住在南營房那邊,太遠太偏。可那鈕枯祿家一心求娶寶月,前幾日托媒人捎話,說是在天津衛尋了個不錯的差事,還在租界買了棟小樓,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