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路遇何晏(1 / 3)

隻到過去了許久,織成才想起來,與何晏這次相逢,他們分明各有眷屬。可是他沒有問起曹丕,她也沒有問起臨汾公主。

昔日在鄴城宮中的唇槍舌戰,後來在洛陽城裏他的暗中相助,敵友莫分,卻又莫名投契的友情,似乎仍有餘音,卻又似乎已到了盡頭。

他一直都是個聰明人,什麼都不提,也許才是最好的結局。

然而,既然是個聰明人,又為何要告訴她:楊修之死的背後,是怎樣不堪的真相?

應該從很早很早之前,何晏便已投靠了曹丕,來做為自己的保命之途。他早就明白,曹植的爽朗放曠,根本抵不過曹丕的陰微深沉。

既然楊修早就是曹丕的人,那日雪地之中,楊修與任兒的相遇,是不是也在曹丕的安排之中呢?乃至那時楊修對於曹植起過的惡意……但楊修對於曹丕,也不見得是那麼忠誠。曹丕利用他,他也在利用曹丕,他對曹氏的恨意,才是從頭到尾,最真不過的東西。隻是,他以為他是在挑動鷸蚌相爭,卻終究被鳥盡弓藏。

曹丕殺了他,看似是恨他挑撥自己兄弟的關係。其實,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的行徑。

織成看向遠處的鄴都,在夜色之中,燈火輝煌的鄴都,比起最初她來到這個時空之時,又顯得繁盛了許多。那些燈火,在平時看來是夜宴笙歌的代名詞,而在此時的她看來,卻仿佛是密林之中,那密密麻麻的猛獸的眼睛,令人不寒而栗。

織成回城之時,在路上正好遇到了董嫻派來尋她的護衛。她麵色如常,看著那群護衛以一種如釋重負的神情迎上來時,卻在心底不由得暗暗對董嫻十分感激。

如今她身為世子婦,再不象從前隻是一個江湖中的董真。行走之際,身邊不說從者如雲,也絕不能獨身一人。先前她心焦於楊阿若的離開,董嫻應該深諳她的心意,不願讓別人來打擾她,才刻意拖延了這麼久,方令護衛等人前來接她罷。

有了這樣一段緩衝的時間,她的心情才會漸漸平複,又能回到世子婦的正常生活中來。

因執有世子府的令牌,鄴都已關閉的城門再次開啟,織成為首,縱馬入城。

回到府中時已是華燈初上,董嫻出來相迎,織成問了問,才知道曹丕仍然沒有回來。這些時日他忙忙碌碌,大概白日在桐花台的那次短暫的會麵,對他和她來說,都足夠奢侈了。隻有元仲一人坐於她的殿室之中,伏於一塊鑲有錦邊的葦席之上,正興致昂然地玩著一個大如拳頭、四四方方卻又五顏六色的東西。

織成一眼認出來,那是她依著另一個時空的記憶,給元仲做的玩具魔方。元仲十分迷戀,最近幾天吃飯都匆匆忙忙,便是為了抽空來玩這個魔方。

淡淡的燈燭光暈,投在他的發髻上、臉上、身上,有一種特別溫馨的樣子。

織成不免有些感慨,這個地方,終究還是有人等她的。不是曹丕,而元仲。

此時見她進來,抬起頭來,黑眸頓時一亮,歡喜地叫道:“阿母!你回來了?”

“元仲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早?沒有跟吳先生學習經藝麼?”

曹丕對這唯一的兒子還是頗為看重的,元仲的師傅大多為大儒。但曹丕還是指了吳質為他傳授所謂的“經藝”,時間定在每月的八、十八、二八這三天的下午。其實卻是因為吳質此人出身微寒,多機變、擅狡計,與那些嚴直剛正的大儒一起傳授元仲,卻是大有裨益。

畢竟,曹丕唯一的兒子,將來不是為了要成為飽學之士,而極有可能是君臨天下的皇帝。隻知道嚴直剛正,卻不能洞察機謀,那怎麼能行?

吳質也不比那些大儒教學方式單一,有時會帶元仲爬山騎馬,甚至是釣魚嬉戲,還去過市井之中遊晃,卻自小事之中,分析治國大道。元仲還是很喜歡跟這位“先生”一起學習“經藝”的,上午采了桐花,吃過午食便歡歡喜喜地去了。不過沒想到今天回來得這麼早,以往逢吳質授課,元仲往往要與吳質一起共進晚餐之後才會回來。

“阿父來了,與吳先生談了許久。元仲等了半晌,忽然想起阿父既然在此,那今晚便無人陪阿母用晚食,於是讓伍叔給阿父說一聲,元仲便先回來了。”

伍樹便是伍正強,一直都是曹丕的心腹,隨侍左右。

織成不以為意,也知道董嫻已在安排傳膳,便先摸了摸元仲的頭,問道:“你等阿母這許久,一定早就餓了,可要先吃幾塊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