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大洋上的風暴很猛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就連平常平靜的海岸也頻頻被巨浪襲擊。

洶湧的大浪就像要把海上的船隻掀翻一樣。

現在北洋進入了風暴季,即使是風暴最小的時候那海浪也是其他海域中十分難見的。

而就是在這危險的季節,聯合王國和協約聯合的移交計劃卻仍然在緊張的進行中。

海浪上一艘聯合王國的巡洋艦在海浪中艱難的破浪前行,他們的目標是不遠處某海峽附近待命的協約聯合艦船。

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商討流亡政府的建國事宜,在商討完之後便會立馬實施流亡計劃,聯合王國並不打算在這裏占協約聯合的便宜,對於聯合王國來說現在的帝國已經構成了一個極大的威脅,即使協約聯合不來找他們,那麼聯合王國也會去聯係他們,以獲得出兵帝國的合理合法的理由。

那麼你們可能要問了,為什麼之前協約聯合意圖拉聯合王國下場參戰時聯合王國卻隻派出了誌願軍,連對協約聯合的聲援都沒有?

那就得說到一個問題了,聯合王國在帝國有完全吞並協約聯合舉動之前大部分內閣大臣都認為帝國和聯合王國相隔一道海峽,自得天險,無所畏懼其,加上皇家海軍的強大實力,完全有能力在大陸問題上強迫帝國讓步。

但歐斯灣的突襲作戰打醒了一定人數的內閣大臣,在他們看來歐斯灣聚集大量協約聯合的部隊,甚至是心頭肉、久戰的精銳,卻在一個魔導大隊的迅猛攻勢下迅速潰敗,且後續趕來的大部隊將協約聯合的續戰能力完全粉碎,雖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外部原因,但這一戰切切實實的讓聯合王國有了一定的危機感,帝國威脅論在聯合王國的傳播又正是時候,現在帝國上下的部分民眾、官員都對帝國有了敵對情緒和厭惡情緒,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同時也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民眾對於帝國不會攻來的這一可能性抱有極大的期望。

經過多年的戰爭,聯合王國其實並不打算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對於國力正在衰弱的聯合王國來說這一次大戰很有可能會打完幾十代聯合王國君王留下的底子,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但問題是帝國現在可是真真切切的威脅到了聯合王國,並且在完全擊敗協約聯合後其作戰重心必定南下轉移到萊茵戰區之中,雖然聯合王國不是對法蘭瓦索有看輕的態度,但經過多年的切磋法蘭瓦索到底是個什麼鳥樣聯合王國心裏還是有點數的。

即使不拿那些陳年舊事來提那麼前些時候的戰鬥不是能完全說明了嗎?

當時達基亞大公國才剛剛對帝國宣戰,在不了解達基亞軍的前提下把那六十萬人視作大敵的帝國急忙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前往提防,且在達基亞的壓製下協約聯合也加緊了進攻的步伐,在這種三線作戰的情況下當日法蘭瓦索的戰線依然被帝國軍擊退了幾公裏,如果非要說是帝國的破釜沉舟作戰那麼接下來的幾日裏法蘭瓦索再也不能回到達基亞大公國宣戰當日時的戰線位置,何況這還是法蘭瓦索總動員後的作戰實力,還是在帝國腹背受敵,士氣不穩的情況下打出來的‘好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