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華夏的傳統節日的喜愛、敬重,一向是要大過洋節的一些的。說這話不是狗頭保命,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極端態度:覺得別人喜歡萬聖節、聖誕節啥的就是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然後就是偏激的節奏起飛……
至於嗎?鍵盤俠們就這個問題和國內的一些網友口吐芬芳……國內的網友哦。
“愛國主義者”不是針對一下歪果仁才是正義嗎?窩裏鬥算什麼……
我喜歡一個節日的理由比較簡單直接:要有神話傳說,曆代的文化積澱也要深厚。這一說,誒,一下子就思路清晰了對吧?“我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官話我們從小都背爛了吧?
當然,傳統節日的起源也不一定是神話故事,就喜愛程度上,我喜歡中秋就勝過喜歡端午一些。(官方吐槽:那是因為你喜歡月餅勝過粽子吧?)
屈原固然偉大,但古代的神話傳說總是讓人神往的:嫦娥奔月啊,玉兔搗藥啊,相比之下剛哥罰跪……呃,口誤,伐桂(官方吐槽:諧音梗扣錢!),就沒啥吸引力了,也就在詩句裏偶有提到這位男人,我隻記得太白的一句“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看看,聊著聊著就扯到文化層麵上來了。
飲酒賞月,與親人團圓,留下流傳千年的詩詞佳作。不得不說古人雖然娛樂項目不多,但也正因如此,投入的情感大概要比放假第一反應就是宅在家裏打遊戲、放空自己睡懶覺、叫上好友壓馬路……要真切、強烈百倍吧?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話說小時候不知道,性格內向也不喜歡刨根問底,從爺爺奶奶那兒聽了嫦娥(敲黑板劃重點,不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又聽月亮上還有個剛哥……
這不就一男一女加寵物的基本結構嗎?下意識地就認為吳剛和嫦娥是夫妻……
對不起啊後羿大兄弟,我年少無知你別往心裏去哈……主要第一次看到這句詩,當時文化水平又不高,還以為嫦娥後悔吃了靈藥飛天,是因為剛哥對她不好——“夜夜心”想的是地麵上無拘無束的日子。(後羿:你還說!)
咳咳,我這自黑也是沒誰了,所以說誰能想到我對語文感興趣呢?家裏人應該是萬萬沒想到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對語文的學習上獲得了最好的印證。
中秋寫月的詩詞還有太白的“對飲成三人”、白居易的“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肯定是東坡先生的《水調歌頭》了。
胡仔的“餘詞盡廢”的評價雖然絕對,但就後人的態度來看,並不偏激——君不見我剛才舉例,也沒列出蘇軾之後年代的詩句啊……
我前麵說“曆代文化積澱”,並不光是古代詩詞作品——驕傲歸驕傲,人要往前看,不能沉湎過去、止步不前吧?
“嫦娥奔月”不僅是神話故事,雖然國家科技的進步還不足以實現載人飛船登月,但探測器登陸還是能做到的。為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之後,也有現代的剛哥……咳,失禮了,應該叫“玉先生”更合適。
“我是神話裏的嫦娥,隻能在夢裏與你相見。”
“你也許曾經把酒當歌,對著我,天亮前說晚安……”
13年的春晚,玉先生扮嫦娥,旦角女裝出場,一首新歌《嫦娥》全程戲腔,於是我全程頭皮發麻,顱內高潮。尤其副歌最後一句:“祝願月圓人圓天地共團圓。”雖然節日並非中秋,不是苛求之下的完美,但春節團圓也是應景。在讚頌我國航天事業迅速、穩步發展的同時,還能與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遙相呼應,這是我對這首歌最欣賞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