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本章和上一章的傻,不是一類……(1 / 2)

對於我們這些學生,尤其對於高三黨,假期肯定是讓人興奮的,雖然越到後麵,會被不同程度地剝削,而我們……雖然也會有抱怨,但隨著年齡增長,你會開頭驚奇、但想想並不覺得意外:排斥、抵觸的感覺越來越淡化了。像是日常的拖堂啊,假期“免費補課”啊……那聲拖長音的“啊~”,現在更像是例行公事。就是明知道並沒有什麼卵用,但不叫兩句好像就“沒內味兒了”?

矯情一下的可能就會感慨:“這就是青春啊……”當然我還沒到那種地步——我的“文藝2b”就算在我內心紮根了,也有意識地阻止她往“無病呻吟”的方向轉。這大概就是我所期望的性情吧: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留存住某種或是某些執拗。在我的想法裏,算是一種未雨綢繆……

“願自己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迎接各種風浪考驗的同時,也為自己內心的指南針設好一個屏蔽磁場的防護罩——保留心底的那份‘正’、‘善’、‘道’……不要迷失方向,丟了自我。”

呃,是不是又開始了?就是最不符合定義的第二層“單純”……不過,矛盾中產生思考的火花,想通一個就能獲得經驗值。高中語文的議論文,我“神經刀”的表現,估計也是我這種思維方式的一種體現吧。

說回學期之內的假期問題……下學期大家從開學到勞動節,大的情緒起伏是沒有的……期間的考試?我們就假設皆大歡喜吧(官方吐槽:你在想peach?);而上學期則是國慶之後,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身上的衣物越加越多,接下來的兩個月(元旦之前),有關休假的熱情,一方麵是被衣服捂住,用於取暖用完了,一方麵是抵擋寒風……

但有自我充能的機會。

挺多重要的人的生日是在這段時間。

國慶假期一過,10.11是李螢的生日,雖然這事兒說是“自我充能”……感覺我是入戲一個苦情男主,全程透著悲情、心酸的意思,但這個表述其實和“充能”沒啥關係。

如果承認了,那不就像“前麵猶豫好幾天要送什麼生日禮物給她,結果憋了半天就手機一條‘生日快樂’”——也太死宅、太沒用了吧?

宅屬性我是有的,畢竟喜歡看番,但說我“死宅”我是拒絕的。哪怕表白遭拒,加上本身在學校環境與李螢童鞋單獨碰麵(不是F6的場景),我會緊張……百倍也太誇張了,十倍吧。但我也比動漫裏的死宅——一見女主麵紅耳赤心動過速,一聲不吭手腳僵硬——這種殘念的行為要強不少好吧?

我……我除了發個信息祝福,去年還有上頭送實物禮物的操作呢!(官方吐槽:說得就好像你做了一件炒雞了不起的事情一樣……)

高二,是爸媽開始定期給我零用錢,讓我花錢、計劃用錢的感覺,為不久之後的大學生活做準備……如果以這種思路、目的,培養我的這方麵能力的話,那我是可以在心裏,對著爸媽內疚個三秒鍾吧。

高二的我,如上麵“猶豫好幾天……”,最終結果並不是“慫到打字”,而是“錢壯慫人膽”——少買幾杯奶茶,攢了攢零花錢,打算送李螢一手生日禮物。

因為……我比較“謹慎”的緣故,在意識到自己喜歡李螢之後,除了在她不清楚我的心意的情況下,在一些沒有任何特殊意義的日子裏,在同桌期間投喂她巧克力、小蛋糕、口香糖等零食;在初二的時候自己疊了……一個千紙鶴作為生日禮物(回想起來都覺得low爆了賊羞恥扭扭捏捏沒排麵……),紙張上寫了一封短信,拐彎抹角地表示了“我喜歡你”。我後麵覺得李螢拒絕我,“不夠大氣”也是一個考慮因素;至於手機發信息例行“生日快樂”啊,“新年快樂”啊啥的……這到了好友的程度就能做的吧。

除此之外,我沒有送給她其他實物的禮物。如果說“學生以學業為重”、“早戀分心”……這類說法,我自覺還沒上頭到那種地步,也沒有“送個禮物花了錢,趁機告白一下,說不定她就不好意思拒絕”——這種僥幸而低劣的想法。隻是想著送個實物,她看著能想到是我的一份心意,就已經挺滿足的了。

恰好,高二的第一次月考出成績,我考得挺好,心情愉悅,不然我真沒那耐心,在中午的時候到師大南路的一家小商店挑挑揀揀——那裏麵既有學生的文具、筆記本等學習用品,也有一些小玩意兒:手表啊,茶杯啊,水晶球啊,劣質一點的手辦啊……

哦,像真的花束、紙花泡沫花之類的,哪怕教師節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還是有買的,畢竟係統性的節日過了,老師的生日,保不準就有學生送花呢?像是初中時期,我們就對五班老師當中,年紀最小的肖大大,除了班費眾籌一束花,放在講台一角,讓各位老師都能看到之外,私下裏一部分人還買了花、賀卡,或個人,或小集體地送給老師……話說肖老師的生日也在下半年,不知她現在教的學生,有沒有像我們當時,與老師交流、互動得那麼積極、沒啥代溝呢……

嘚,我今天思維發散地怎麼這麼厲害?!

“給老師送花當然沒毛病,給同學生日送花就很有問題好吧!”我心裏自我吐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