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參觀立法會(1 / 2)

這波真不是無聊想騙點讚評論熱鬧熱鬧,我是真被創新樓給鎮住了。這大樓名字賊正規:“賽馬會”說的是香港賽馬會捐款了2億4900千萬港幣,肯定以賽馬會冠名才比較合理嘛;而創新大樓就更直接了,名字鼓勵進入設計學院的學生、看到哈迪德女士設計的建築傑作,主動與學院老師、學生交流溝通,勇於嚐試、創新,互相進步……

“這棟大樓已然成了香港一個新地標的存在,”大學的魅力……她的包容性和輸出的影響力,讓我有些心神激蕩,所以說說下方的留言讚歎,我也是自然地回應認同。可能米國QS世界大學排名,對我們內陸的大學,哪怕是我們公認優秀的“985”、“211”,一看整體實力排到挺後麵,心裏不是滋味。

也許是有小部分的有意打壓,但究其原因可能也不是中美關係好壞的問題——國家意識形態都是對立麵,就是盡量公正評估,育人理念不同,覺得國內大學“不適合”他們學生成才,這也有道理。相應的,我們要承認QS的排名,確實有它重要的參考意義,別覺得考進他們的大學流程“麻煩”,所以“懶”、嚐試一下的努力都不想去做。沒錯,需要警醒的就是你,章啟軒……

我比較習慣自我激勵、消化後進步,別人的關於長進的鼓勵、催促的話語……小時候的我聽了雖然覺得有點不自然,但更多的還是高興、喜悅的。而現在?嗬嗬,友人、師長的讚賞讓我是正常的開心,但老媽的……

我後麵琢磨一下,她應該是看電視劇——尤其一些香港老電視劇,播到我們內陸是普通話配音,努力字正腔圓反倒讓我覺得別扭,一下拍滅我對它們的興趣。但老媽對那些就挺喜歡。你說看了橋段猜後續,或是跟我、老爸劇透情節,這也沒啥,因為我真沒主動看過港台電視劇,但中毒深到言語、網上溝通,聽到、看到後就能不自主地聯想起電視劇台詞那味兒。

“就離譜……”能大概理解我的意思嗎?

她在我說說下給的留言,我就不發出來了,雖然我知道她本意當然是好的,但你們應該能理解:和一幫同學留言聊得一本滿足的時候,母上大人突然亂入,來了一句挺有道理,但與前麵的評論做比較會感覺很違和的發言。偏偏qq說說的評論,互相不是好友也能看到,這就尷尬。

就感覺有“老媽對我說教,我朋友還在現場圍觀”的即視感,這麼說是不是能比較真切地感受我的心情?

“說尷尬都算普通的了,社死的感覺都出來了……”

遊覽一圈港理工,看到一個校門(應該是正門吧),門口不遠處有個小噴泉,壇的中間是港理工的校徽。

“我們集體合個影吧。”

這便是我們來到香港……算是第一次正式的集體合影留念,同性可以隨意一點,摟腰搭肩勾臂都可以,異性就最好搭肩吧,像個木頭人幹杵著也不像樣。大家在花壇邊圍成弧形,學生也照了,找港理工的學生幫忙,師生一起拍了幾張,心滿意足,上了接送的車輛……

下午的行程……並不是到保誠那裏實訓體驗,本來原定的時間表,好像是第四天下午我們是要去參觀香港立法會的,隻是被安排提前到今天了。

不清楚是老師跟承辦機構這麼商量調整的,還是以機構為主,跟老師說明項目時間錯動。反正我傾向前者:公司實訓好好的,中途斷一天幹什麼?中後期還要寫presentation呢,玩的話就幹脆前兩天放鬆,養足精神,好好應對後續帶教交給你們的任務……

啊,上麵這話說的是“我猜兩位老師是這麼考慮的”,並不是我自願的那種“傾向”啊。

“後麵才是重場戲……”

香港立法會,有向導介紹和我們的自行參觀時間。其實這個大致上和我們上學時春、秋遊,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的感覺挺類似的。了解議會成員的各個級別、相應的職能,立法會在香港負責什麼工作?政府法案、個人(議員)提交法案,其中的質詢、議案辯論、修正、表決……這算是我走馬觀花之後,想的最粗略的流程了。

“法”這一字讓人第一反應就是“嚴肅”,嚴肅就意味著需要處處盡可能公正、規範。而順著這兩個詞往下想,也就容易明白“細節很重要”。

地區的各項工作需要討論,涉及到個人利益問題有監察人員調查,各大委員會分工協作,也是相互製約,違紀的該處分的處分……我們是上樓參觀了新聞界和公眾人士旁聽的房間,算是身臨其境了——之前即使是在電視上看到樓下的議會大廳的類似布局,也對樓上的場景沒啥印象,算是長了見識。

唯一遺憾應該是我們那段時間,沒有撞見有會議進行,不然還挺有好奇心,想進去相關的房間見識見識……不過說是“公眾人士”可以旁聽,說的也不是大街上隨便抓一個的真·普通人吧。

雖然行程安排裏的遊訪不是像迪士尼、海洋公園那種的純粹玩樂,但對我來說,撇開在學校聽老師講有別教材的新鮮內容、在保誠公司受訓,其他我在香港度過的時間,都算是我到香港“旅遊”的閑暇時光——首先自己就得把心態調到“享受”,這才能身心放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