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圖使者每10人一隊,招募需要花費5000金幣和500糧食,不過這些使者都是“一次性”的,提前擬定好路線,返回之後就需要重新花費資金招募,而且中途或許會遇見各種危險死在半途,是個比較危險的差事。
當即, 張揚花費20000金幣和2000糧食,招募4隊使者,分別前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進行探圖。
張揚忙著派遣使者的同時,高和為修路而發愁,科舉選拔隻選出了50個修路工人,不過古代的道路都是“天然形成”,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古代的道路都是人馬來回踩踏自然形成的。
這種路居民走走無妨,但大型的運貨馬車行進在這種路上會大大損失其速度,居民的金幣產出依靠其他城市與省會之間的通商交流,道路不好,財政收入也會跟著下降。
因此,修建專門由運貨馬車和軍隊行進的道路至關重要,古代沒有水泥,道路采用夯土製法,就是把土砸實,再鋪設一些碎石等。
這種路歸根結底也是最為原始的道路,仍需發展相應的材料才能升級道路,這就體現科學研究院的重要性了,不過科舉沒有選拔到科學家,且研究院沒有建造,無法展開科學研究。
路不可一日沒有,用原始的修路方法也比沒有路好,每座城市間的距離大概為200公裏左右,一公裏的道路需要花費1萬金幣以及1000糧食, 同時也要25名修路工人修上5天。
50個修路工人,可以同時修建2公裏的道路,也就是說5天能修建2公裏,一條200公裏的道路需要500天。
算到這裏,高和有點崩潰,一條路要修這麼久,聯合國23座城市,彼此間的道路多達幾十條,豈不是要修上十幾年?
提升修路速度的方法除了選拔更多的修路工人之外,還有提升修路技術的方法,當然,這也需要研究院才能進行,因此目前唯一的方法隻有招募更多的工人。
不止是200公裏,高和準備先將7個省會城市之間的道路修好,而狼城距離禾城有近1000公裏,其他省會城市之間的距離也差不多在1000公裏左右。
這樣一看,50名修路工人簡直是杯水車薪, 至少需要5000名工人才行。
“下次科舉, 記得多招點修路工人,還有,考試不要太嚴,修個夯土路有力氣就行,別把你大學裏頭的知識來考這些AI機器人!他們雖然是機器人,但沒有知識儲備係統,OK?”高和對張揚叮囑道。
“OKOK,”
第一次科舉選拔,張揚也不知道工人選拔的條件是什麼,因此他設置了各種工程學的考試,沒有絲毫意外,理論考試基本上是全軍覆沒,最後50名修路工人還是高和親自去實際考核選出來的。
“還有,招點科學人才。”
張揚很是苦悶,出考題已經把他僅存的知識儲備榨幹了,常年工作,剩下的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要他挑選科學人才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還好每月隻能舉行一次科舉,還有充足的時間給他想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