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陳苗苗重新回歸櫃台,聽到最多的就是黃老爺子要來的消息。結合了眾多人話中的消息,她心中已經勾勒出了這位黃老爺子的形象:江南一位白須苒苒的古稀老人,擁有遺世而獨立的獨特風貌,觀之忘俗,如他最愛的荷花般高潔。他十分自律,就連他最愛的酒和魚,他也隻是略吃上一些。
如此看來,這位老爺子,是個不重口腹之欲的人,口味可能略微清淡。不過,陳苗苗相信,最棒的廚師一定能夠深度挖掘出那個人最喜歡的口味。這位能被大人親自請來書院,又引發這麼多人議論的大家,說話分量一定很足。如今書院裏麵的飯堂都還空著,她一定要牢牢抓住這個機會,先博得這位老者的好感。
陳苗苗在心中暗暗下了決心,就將這個決心暫時存在了心底,先將另一件事放在了最前頭。除了黃老爺子的消息,今天她聽到的第二多的話,就是問她可有粽子賣?
之前她就聽說書院裏端午那日就放一天假,料想這些人多半要去江邊看看龍舟,晚上興許會回來吃。所以她原本打算的就是在端午節當天給每位客人送一枚粽子。原因很簡單,粽子實在是有些麻煩,又要泡米,又要準備粽葉,煮粽子又太過費火。上回做午餐肉就累得人仰馬翻,這回她打算就有個意思即可。若是真想吃粽子,買兩個不就成了。
然而,還秉承著現代人過節思維的陳苗苗,完全低估了古代人民的過節熱情。不光是客人,晌午過了,就連林嬸石榴他們都來問陳苗苗,什麼時候做粽子,若是不做她們好去訂些粽子。還有她們已備好做五色縷和香囊的東西,什麼時候動手,以及什麼時候給謝家送節禮。
陳苗苗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想的有多單純。這會兒不是應有盡有想要什麼隨時下單的現代,很多東西得提前訂或者提前做,還有更重要的是,古代,要送節禮。就算自己不吃,也得備下送出去的東西。
所以,這日晌午一過,陳苗苗就讓林伯再去買糯米,她先翻出了家裏所有的糯米泡上。林伯回來一報賬,聽聞糯米一斤都漲了兩文錢,陳苗苗暗暗肉疼了一下。明年,不,下回她就不會再犯這樣的失誤。
通過這段時日的觀察,陳苗苗對於學子們的口味已經有了許多了解。總的來說,偏好肉類,還有些喜甜。陳苗苗幾乎沒糾結,就備下了各色果脯、豆類、棗子等,做了豆沙、蜜棗、紅豆粽、綠豆粽、八寶粽子各色甜粽。粽子與鹹鴨蛋拚成的端午禮盒一推出來,全被訂購一空,鹹鴨蛋就隻剩下了兩壇。好在陳苗苗提前留下了謝家的部分,不然這節禮就又抓瞎了。
剩下了大約一百斤米,陳苗苗做了鮮肉粽、鹹肉粽、蛋黃肉粽,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謝家,剩下的一掛出來,就又被搶完了。早知如此,她就多辛苦兩天。幾天的收入換接下來一兩個月的鹹魚,豈不是很劃算?
將金黃透亮的鹹鴨蛋黃放進糯米時,她腦袋忽然靈光一閃,連忙將這個粽子纏號好,剩下的交給林嬸去包,自己轉身進了庫房。
陳苗苗轉身端出了一大盆麵粉。將麵粉加水揉成麵團,放置一個時辰後,又再加水反複揉搓,將澱粉洗到水裏。如此反複加水四次,直到洗不出澱粉。將澱粉水過最細最細的篩子,放置到一旁等它分層。分成後,將上層的水倒掉之後,剩下的部分用火烤幹,就是小麥澱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