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意義上,所謂進步,就是不斷尋找更...
高的知識,理解消化,然後不斷提高自身認知的過程。”梅莎很少對人講這些基本知識,但在《桃花源記》前,他們也隻有為大家打下基礎,才能做下一步的讀解,這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
道格爾將文本展開給大眾,自然不會隻希望千人千麵的個人理解,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縱使是最高的【真知者】都觸碰不到天花板,再多的個人沒用。結合取火故事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傳承與發展,他們有理由推斷,道格爾對他們期待的是集體擴大化的讀解,甚至要傳承下去,世世代代地去發現,永無止境,如同貫穿文明的永恒。
這很可怕,他們都沒做好準備,突然就迎來了這一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就像突然之間命運扔下了一張生死考卷,必須費盡心思、耗盡所有才能勉強作答。
沒有過生死讀解體驗的人,想必很難理解,隻是麵對一個文本而已,為什麼會這麼驚恐不安。
與其說是一場閱讀行動,還不如說試煉,瘋狂如斯。
“大家安靜以及冷靜,隻是做一下鋪墊,且當讀故事,可嚴肅,也可放鬆,越是自由的思想,越是能在文字世界遇見真理哦。”人群之中冷不丁冒出了一道提醒。
眾人集中視線,見是一個膚色偏黑,眉眼帶笑,看起來平易近人、樂於助人的“人”。
看相貌,貌似不是奧奴帝國的人。
這句話緩和了現場的氣氛,弗蘭克斯等人當即會意,順著話勢,開始過渡講解。先是一人講著曆史,後是一人講著當前社會政治相關的信息,正式開始了讀解。
與此同時,奧蘭多麾下的人也在實時讀解,在瘋狂與驚恐中小心翼翼地探尋關鍵信息。
“《桃花源記》揭露了一個我們從未沒有曾設想過的社會形態,”解讀人切到了一麵,強調道:“首先,我們要從人類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它!”
“可是,那不是普通的鄉野村落生態嗎?一些普通的村落不也是這樣的嗎?文中的村民跟現實中的村民差別不大吧?有什麼好解讀的嗎?”有人提出異議,感覺自己都快跟周圍人過節了。
他實在忍不住好奇心了,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閱讀差距能這麼大?你讀的是普通村落,別人讀的是人神聚所,明明都是一字不漏地下來了,究竟哪裏漏了信息,才導致這麼大的解讀偏差。
而且,就沒有人發現嗎?這《桃花源記》裏太多自造詞了,特別多的反義詞混合成句,跟密碼一樣,他們還沒見過,故事文本中會出現這麼多難讀的詞彙,有一種看詞典的感覺,很奇妙又很嚇人,難以言喻。
隻見,解讀人突然轉頭,盯著幾個完全沒讀到關鍵的同伴,提出了一個問題。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讓你們用兩個詞概括全世界,你們會怎麼想?”
眾人頓時一愣,腦袋先是空白,然後急忙開始思考。有人回答得很快:“生的,和死的?”
有些人一聽眼睛就亮了,對啊,世界所有東西,可不都是“生的”和“死的”嗎?
但解讀人冷笑一聲,道:“石頭、玻璃、空氣這些東西呢?它們可有生死?”
對啊,一群人麵色突變,心跳陡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