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不如比武(1 / 2)

布在岸邊的鼓手聞言,立即鼓聲雷動,三通鼓響後,倏地靜下來。

兩岸鴉雀無聲,唯隻河水流動的聲音和此起彼落的戰馬嘶鳴。

房玄齡心中一動,猜到李世民用的是針對頡利可汗好大喜功、一意孤行、不甘受辱,且輕視敵手的激將法。

就在鼓聲剛歇的一刻,李世民大喝過去道:“頡利上前來答話!”

配合剛斂歇的鼓聲,他這一句話不但威風八麵,更是霸氣十足。

聽到這一句怒喝,本以為頡利可汗會勃然大怒。

卻見他反而哈哈大笑道:“黃毛小兒,果真是大言不慚,朕多次予你機會,給足三日容你考慮思量。屯兵渭河畔而未貿然進攻,乃是念你新朝初立,朕心存仁愛,不忍屠戮百姓。且你我早年對陣沙場,才英雄惜英雄,留你一命。識時務者為俊傑,朕勸你立即下跪投降,我不但可饒你一命,還可賞你一官半職,與你劃河而治,否則後悔莫及。”

李世民搖頭失笑,喝道:“頡利可汗,當年你我關外對戰,就已是我手下敗將,前日先鋒被我斬落首級千餘,如今你仍然敢說出此番言語。我大唐自高祖時便與你訂立和平共處盟約,每年贈與你金銀財寶、絲帛美女無數,爾等今日竟公然背棄盟約,置兩國百姓安危於不顧,傾師南下,犯我大唐,還有何顏麵在朕麵前大言不慚!”

頡利可汗給氣得兩眼凶光四射。李世民當眾拿他尚未統一北方十二族,自己實力弱小無奈之下與高祖李淵定立的盟約說事,毫不尊重他。更孤身帶五騎赴會,一副不把他放在眼裏的神態語氣,此可忍孰不可忍,怒笑道:“今日我一統北方十二族,身為大可汗,擁兵百萬之眾,爾等身後那不足十萬的瘦弱士卒,恐怕還不夠我軍突厥將士磨刀之用!”

李世民聽罷,眉頭一挑,仰天大笑道:“頡利可汗,今日我六騎赴約,實則是念你剛剛統一突厥各族,帝位未穩,今又率十二族傾師南下,如今即將入秋,關中之地,秋風侵骨,若我北境魏雄十萬守軍斷你補給,估計對岸這二十萬將士,不出十日便會屍橫遍野。我南境十萬精銳半月前已接我軍令調撥,三日前已至大都長安。我大唐乃禮儀之邦,一向以和平友善之禮待客且謹遵盟約。故今日隻帶五騎來此與你會盟,你若有心決戰,何不全軍後退百步,然後你我各從隨將中挑選一人,在便橋之上以武技較高低,以決勝負,也免去了將士無端慘死之痛。你方若勝,我定饋贈美女三千,珠寶十車,綢緞萬匹。若無此膽量,勸你不如返回塞外,養馬為樂作罷!”

李世民中氣十足,聲若洪鍾,一番言辭,句句在理卻又咄咄逼人,列陣頡利可汗身後的箭盾兵,聽他說得有趣,掩麵於盾牌之後發出陣陣哄笑。

笑聲被頡利可汗聽到卻成了嘲辱,頡利環顧左右,諸將也是人人臉泛怒容,慕容狄更是氣的須發皆顫,牙床咬得咯咯作響。

頡利可汗正準備發作,李世民的聲音又傳了過來:“若稍退師,令二將比武,點到即止,你我擁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頡利可汗本就胸無點墨,李世民最後這兩句話,語調客氣且充滿詩意,一派中原儒家文化、禮儀之邦的格調,可卻不知為何聽在頡利可汗和眾將耳中,反而分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