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如夢第二部][君心若雪]第六章(上)(3 / 3)

張廷玉向來用詞向來含而不露,可如今字字道來,氣勢迫人,索額圖一瞬的怔住,他低估了張廷玉,不,應當說他犯了大忌,他不該低估朝中任何一人,然而下一刻索額圖頭昂得更高,“張大人!你弄錯了吧,王將軍可不是斷了鉗子的螃蟹誰想翻轉著玩就可以的,他在戰場上殺敵猶如斬瓜切菜!”

就在這最死寂的對峙下,康熙說道:“朕知道為什麼。”

滿殿安靜了下來,康熙聲音尤為緩沉,“三年前王輔臣接到聖諭配合出兵,將他唯一的兒子王繼之送進京城作為質子,為的是讓朕心安,為的是讓滿朝文武心安。若真是被漠洛逼得走投無路,甘願被人掣肘也不臨陣倒戈,朕就告訴你們為了什麼,隻為——哀哀父母,生兒永勞!”

此語一出,不少年紀大的官員深深觸動,明珠亦是動容。

康熙望著一個不該沉默的人,“朕查清了當年南巡的事,當初王輔臣入不得陝西城,有一位官員就在他身旁,目睹一切。那時,這位官員人微言輕,迫於鼇拜,也沒有將此事說與朕聽。”

索額圖想了又想,仍是疑惑道:“皇上口中說的那人是。。。。。。?”

康熙的目光從方才就定在明珠身上,這才望向索額圖,淡淡笑了,“此公,與你近在咫尺。”

聞言明珠身子幾乎一顫,大殿內群臣投來光線,織成千萬,錯中複雜,明珠額頭有汗,趨前伏跪道:“臣明珠向皇上請罪,當年臣確實親眼見漠洛不許王輔臣進陝西城,那時臣人輕言微,不敢向皇上奏明一切,臣有罪,請皇上重重責罰。”

索額圖一臉不可置信,仔細想來,十年前明珠確實官低位卑,但他與王輔臣相交數十載,兩家情誼深厚,可他明知漠洛與王輔臣十年前就不合到如此地步,竟還為了多得四個舉薦名額,幫襯自己推薦漠洛做押糧官。如今明珠越是一臉真誠悔恨,索額圖便越發深感他戀棧權力,心中暗哼道:“這老狐狸!”

但康熙隻點了點頭,仿佛是願意給他改過的機會,語氣頗為唏噓,“人誰無過,做到也難。罰明珠兩年俸祿。”

顯然這罰,如同沒罰,隻當撓了下癢,索額圖正欲開口,康熙的歎息聲先傳入了耳,“這王輔臣在戰場上是出名的鐵繇子,可是他不善為官,領兵為帥是八麵威風,回朝卻處處受打壓。朕今天說這句話很感傷,因為朕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同樣不善為官的漢臣。”

“漢臣”兩字極重極清晰,從康熙開口說話時,大殿安靜得隻剩盡量輕的呼吸聲,此刻更是大部分滿人官員頭低得盯著自己著腳尖,惟獨張廷玉抬頭眸中深處隱淚。

抬頭望去太和殿的禦案上是鎏金錯銀的紫銅熏籠,筆墨紙硯,諸色齊備,筆架上懸著一管管紫毫,琺琅筆杆,尾端包金,嵌以金絲為字,硯床外紫檀刻金的硯台沉沉壓著無盡奏疏,然而一應全是無人可以僭越的九五之尊禦用之物,康熙從金鑾寶座走下,直直打量滿殿官員,“你們是抬頭聽也好低頭看也罷,心裏的算盤響都打得響當當,想必這人是誰,也都盤算出來了。”

皇上的目光迫視他們不得不抬起頭,而康熙站著的位置,正好將太和殿的“正大光明”匾額清晰放大,他眼神幽暗一轉,便清晰倒映出眼前每一個佩戴頂戴花玲的大臣,“今日,朕要送你們每個人一句話,——暗室欺心,自有神目如電。王輔臣臨死前有一封遺書,是張廷玉苦心尋來的,這封遺書讓人動容,也叫人羞愧。”

康熙瞧了一眼方才嫌明珠罰輕了的索額圖,目光凜冽如九玄之霜,“這封遺書,朕不想念。”

索額圖被康熙的眼神看得心虛腿軟,他沒想清楚下一步棋該怎麼部署,張廷玉上前說道:“皇上,天災不可違,**可以避免,請陛下示下,漠洛該如何處置?”

康熙麵色沉靜,若換作從前一定大發雷霆,康熙一向最最痛恨欺上瞞下的官吏,這心思是從沒變過,但他先前是那個脾氣,現在未必就還是那個脾氣了。隻是眼神一掃,叫人心裏發寒涼颼颼,宣判道:“三藩之亂未定,漠北仍叛軍作亂。朕記得索大人常向朕進言——亂世應用重典。”

禦意昭然若揭,漠洛難逃一死。再者,漠洛押送糧草這一事,押送糧草是索額圖提名,明珠複議,更是康熙欽定的聖旨,是國策!大殿之上康熙言語不多,但張廷玉呢?雄辯之下仿佛提著一口利劍,實則是言皇上之不能言。

順理成章,空缺的二品尚書之位由從二品侍郎張廷玉接任,今日殿上表現,張廷玉受此官全然是理所應當。然而張廷玉麵對這道聖旨猶不可信,怔怔望著,直到皇帝問,張廷玉你也想抗旨?

辰時的早朝康熙頒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立斬漠洛。

第二、張廷玉即日晉升二品尚書,位居六吏。

第三、已故將軍王輔臣,有功於大清,天降良將,遭此坎坷,特追封為一品大將軍,擇日下葬。大將軍之位空懸已久,即日選立新任大將軍赴雲南協助圖海。

早朝散去後,第二天就有許多大臣包括明珠,上奏修本請皇上起複周培公。很快一道漠北的捷報令朝廷歡聲雀躍,瞬間衝淡了漠洛被抄家問斬的這麼一丁點陰影。

怎麼也想不到,周培公的大軍這麼快便鎮壓了漠北邊患迫使準葛兒與大清議和。周培公上奏,既是議和,必須準葛爾來京會晤,地點、時間應由皇上欽定。如此,全國上下才知曉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雲南平藩的時候,皇上早就啟用周培公率軍勇在漠北抵禦葛爾丹的狼子野心。

康熙稱讚周培公總能以少勝多帶給他驚喜。隨即親筆修書,寫道:兩國可稱議和,一國隻談招撫,會晤地點定在北京,絕不更張。

四月末,準葛兒命其長子風塵仆仆來到北京。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令康熙高興,就是離京三年的柔嘉公主終於回來了。

看校園小說到--.nng.

請記住本站比奇屋www.biqi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