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回望著伏見宮親王期待的目光,“親王殿下,日本永遠是下官的第二故鄉。”
伏見宮親王神色略顯遺憾,拿起旁邊侍從奉上的軍刀,橫托在手中。何銳躬身行禮,雙手接過軍刀,隨即退了下去。
微不可聞的歎息一聲,伏見宮親王轉身拿起給第二名本間雅晴的軍刀。
半小時後,畢業典禮終於結束了。
禮堂門口,新生禮兵隊隊長石原莞爾已出勤完畢,正在門外等候。見何銳出來,上前接過何銳手裏的書包,兩人並肩向平素經常聚會的校區角落走去。
1915年5月中旬的明媚陽光灑落在日本陸軍大學的校園裏。這座軍校位於東京港區,毗鄰東京灣,氣候溫暖濕潤。因為是高級軍官學校,學科重於術科,訓練場反而不多。校內林蔭處處,樹陰下隨處可見日本傳統的木質或者石質的桌椅,此時正值下午,校區內十分安靜。
校區角落的樹陰下烏壓壓站了許多人。有正在日本陸軍大學就讀的學員,有來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江田島海軍學院的學員。中間的座位上則坐著崗村寧次、小畑敏四郎等陸大教官和參謀本部的年輕參謀。
到了等候的眾人麵前,何銳打了招呼。已經坐下的陸大教官崗村寧次指了指他對麵的空位,“何君,請坐。”
沒座位的軍人們圍攏在有座位的周圍,等何銳坐下,所有座位都坐滿了。站立的軍人們不經意就形成了一個圈子。
摘下軍帽,何銳明亮的目光掃過對麵的青年軍官。這裏麵年齡最大的是陸大教官崗村寧次。31歲。小畑敏四郎,參謀本部參謀,30歲。在他們身後站立的青年軍人,大多數出身日本有產或者有身份的階層。在何銳身後的那些人,大多出身與富貴無關。
轉過頭,何銳對身後的石原莞爾命道:“石原,把最新一期《軍魂》發給大家。”
石原莞爾從書包裏掏出一疊小報,旁邊眾人紛紛傳遞,很快就人手一份。
聚集在這裏的人出身大不相同,卻都是因為這份沙龍小報《軍魂》而聚集在一起。一年多前,何銳與幾個性情相投的軍官酒酣耳熱後決定創辦。原本隻在陸大發行,後來逐漸進入各地陸軍士官學校,海軍學校。最近甚至到了發行後一兩天內,就會有幾份出現在參謀本部和大藏省。
隨著《軍魂》小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軍魂》投書,寫文章,辯論的軍人越來越多。最近七八個月,更是有崗村寧次、小畑敏四郎等陸大教官和參謀本部的年輕參謀參與進來。
大家拿到這期《軍魂》後沒有與往常一樣急著閱讀。何銳即將歸國,每個人都想聽聽他此時要說些什麼。
先開口的卻是31歲的教官崗村寧次,“何君選擇歸國,誠為可惜。不知此次相別,下次何時再見。”
何銳與身為陸大教官的崗村寧次經常相見,卻不是什麼相知好友。爽快的對崗村寧次答道:“這期《軍魂》上有崗村學長的文章。未來局麵若是按照崗村學長的觀點發展,最早五、六年,遲則十多年,你我以及諸位同學自然會在戰場上刀兵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