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文建的身上,可以看出有很濃厚的屬於吳畏的影子,他們都是一樣的膽大包天,在戰場上也一樣的勇猛過人,最重要的是,兩個人的幸運值都超高,多少次出生入死怎麼也死不了。
但是就算姚文建化身永遠不死,也絕對成不了吳畏,因為他沒有吳畏曾經的那些經曆,自然也沒有超越時代的眼光和知識。
所以盡管他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吳畏的特點,認真研究他的戰例,但是也隻能在某些方麵學得像一點,比如戰場感覺。
當初他渡過沃爾霍夫河後,很不幸的被龍騎兵團當成渡河的大部隊給盯上,打了一場稀裏糊塗的追擊戰。
開始的時候,雙方對敵人的兵力規模都有很大的誤判。姚文建沒想到自己惹出了整個騎兵團,龍騎兵的指揮官也沒想到自己追的隻是一個步兵連。
在開始的兩天裏,姚文建想盡辦法,也沒能成功的甩掉尾隨的敵人,其中一次阻擊戰,還差點被對方包了餃子。
損失了十幾個人後,姚文建終於意識到自己身後的追兵規模遠遠不像判斷的那樣不超過一個營,除非俄國人的營都有上千人,或者一個人能當兩個用。
姚文建能頂著炮灰連長的帽子這麼久還沒修成圓滿,說明他其實還是有腦子的,不會一根筋的跑到黑。所以發現可能被自己吊住的是諾夫哥羅德的主力野戰部隊後,他立刻決定不再想辦法甩掉敵人,而是盡量把他們拖得遠一些。
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稍微一不留神就是全軍覆沒的局麵。但是姚文建永遠都不會後悔,因為他在骨子裏與吳畏一樣都擁有瘋狂向往勝利的基因。在這個前提下,任何個體都是可以被犧牲的,包括自己在內。
為了堅定身後追兵的信念,姚文建在最後一次的伏擊中投入了全部的兵力,在這次戰鬥中,他打光了隨身攜帶的迫擊炮彈和重機槍子彈。
給追兵造成了重大傷亡之後,他把這些嚴重拖累行軍速度的家夥全部破壞扔掉,作出一幅奪路而逃的姿態,沿著沃爾霍夫河一路向北逃竄。
這次伏擊果然讓龍騎兵團的指揮官火冒三丈,即使在判斷出自己麵對的敵人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做出了繼續追擊迅速殲滅敵人後再返回的決定。
龍騎兵團的指揮官判斷並沒有失誤,即使拋棄了所有重裝備,純步兵也不可能跑贏四條腿的騎兵,在交戰的第七天,姚文健終於被包圍在了一個十幾戶人家的村莊當中。
在觀察了附近的地形後姚文建放棄了突圍的決定,決定據險固守,最大限度的殺傷敵方有生力量。
這個決定的潛台詞基本就是臨死多拉幾個墊背的意思了。
沒想到雙方激戰的槍聲引來了另外一支經過這裏的部隊,這支部隊擊潰龍騎兵團,與姚文建連會合後,姚文建才知道,從龍騎兵的槍口救出他的竟然是龍德施泰特的白海方麵軍。
龍德施泰特率軍從莫斯科離開的時候,主要的作戰方向是向白海進軍,為北俄海軍奪取港口和維修基地。作為北俄方麵第一名將,龍德施泰特的進軍過程非常順利,尼古拉大公突破喀山防線時,龍德施泰特的兵鋒已經到達白海外圍。
在接到總參傳達的回援命令後,龍德施泰特一眼就從中看出了吳畏的痕跡。
也就隻有吳畏這樣瘋狂的家夥,才會在首都即將陷落的情況下,還一門心思想著反擊。
與吳畏建議他在原地保留一個師左右的兵力不同,龍德施泰特認為即使自己全速回援,及時趕到葉卡捷林堡的機會也不大,急行軍回去歡送尼古拉斯大公撤兵,不如想辦法就地借機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