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為牢固的關係是什麼?親情?愛情?友情?都不是。人與人之間,最牢固的關係是利益關係,換言之,我們都必須有價值,才能維係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網絡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遠在他鄉上大學的孩子,隻有沒有生活費的時候才會打電話給父母;留守在農村照顧孩子和父母的妻子,每個月隻有發工資的那天才會聯係在大城市打工的老公;小時候形影不離的兄弟姐妹之間,成年後唯一的聯係是借錢;公司會毫不猶豫地開除不能創造效益的員工,員工也會堅決離開發不出工資的公司。
在每個人都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的時候,我都必須有自己的價值,才能存在於彼此的生活之中。
而愛人、朋友之間,除了經濟價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情緒價值。
情緒,就像是金錢一樣,輸出情緒,就像是從朋友那裏借錢,而承受朋友的情緒,就像是借錢給朋友。所有的情緒的交換,歸根結底需要的是一種平衡。
任何單方麵的情緒輸出,都會造成關係的失衡,從而導致關係的破裂。抑鬱患者,基本無法輸出情緒,對他人而言,是單純的情緒掠奪,所以這也導致了抑鬱患者很難交到朋友。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我們的大多沒有什麼特別的權力,也沒有數不盡的金錢,所謂的人品、才華、性格,根本無法維係一段長久的關係,唯一能夠讓大家心甘情願在一起的,就隻有彼此之間的情緒價值。
所以作為一名抑鬱患者來說,要想保持正常的人際關係,留住身邊的朋友,也要學會提供自身的情緒價值,減少自己情緒的輸出。
如何提供自己情緒價值?其實關鍵在於尋找良好的情緒附著物。
沒有人天天在一起去談人生、談理想、剖析內心,大家都會去聊娛樂八卦、生活瑣事、家長裏短,或者專業愛好、勢、美食藝術等等。
將自己的情緒向外,附著於具體的事物上,這份專注會讓人發光。
朋友之間,除了工作和情緒之外,所有的具體事物,都能讓人感覺到輕鬆和快樂,不論是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還是減肥心得或者讀書感悟。
不帶情緒的交流,就沒有壓迫感。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就是就事論事,特別是朋友之間,最忌諱的就是過於嚴肅認真,這也是幽默感和高情商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懂得收斂自身的人,才能夠更好與他人兼容。人和人的交往,本質上都是一種互相妥協,每個人的心裏,都有著一條看不見的邊界,超越對方的底線,就隻能換來封閉和決裂。
抑鬱患者最大的價值,其實在於傾聽。因為安靜,是抑鬱患者感到舒適的狀態之一。隻要克製住了自己的表達欲望,切實地去傾聽他人的感受和分享,依然能夠逐步回歸到大眾之中。
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所有的心理問題,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賦予自己的,也就是“自證創傷”。大多數時候,我們喜歡追根溯源,找尋原因,比如抑鬱的原因等等,但是其實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有時候我們找尋原因,根本不是為了“改變”,而是為了“不改變”。抑鬱患者拚命去尋求外界認可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看似在積極妥協、努力適應,其實是在要求他人適應自己,強迫他人了解自己罷了。當我們不再尋求外界的“認可”的時候,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收斂自身,樹立自己的邊界,其實並不是砌牆將自己封閉起來,而是告訴別人和自己交往的界限,有了明確的邊界,大家才能更加自由舒適、毫無負擔地彼此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