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 磨豆腐(1 / 2)

麥芽糖拿到手後,葉母掰下三塊給孩子們,剩下的則用帕子包住小心收起來。

葉瑜那塊很小,他放在嘴裏用唾液軟化,很甜,同時也很韌很粘,除了有甜味,咽下去的時候還帶著麥芽的香氣。

“放了一早上,已經有些涼了,您趁早吃完。”正給客人盛豆花的葉大嫂見弟妹帶著孩子回來,立刻加快了手腳。

葉瑜定睛一瞧,攤子前的客人正是他早上看了一套討價還價的布攤主人。

那青年有一副很討喜的麵容,圓頭圓臉,就連身材都頗圓潤,有點像大肚的彌勒佛,隻不過比之要瘦一些。

他手裏拿的碗也比普通的碗更大更深。

“你們家這叫豆花的吃食味道是真好,就是吃了這一次也不知道有沒有下次了。”

青年遺憾道,“哎哎,澆頭全給我算了,就剩那點也幹不了啥。”

因為他直接包圓了剩下的豆花,葉大嫂也不吝嗇,用勺子刮兩下桶底,將最後一點蘑菇醬淋在他碗裏。

心滿意足的青年捧著碗離開,走之前又看到一溜小蘿卜頭,他便熱情地說。

“你們要不要來看看我家的布,要買的話可以給你們便宜點。”

葉大嫂葉母對視一眼,點點頭,前者取下圍裙,後者把籃子放在驢車上。

順帶一提,那頭灰色皮毛棕色眼睛的驢正嚼著豆渣,別提多愜意了。

這次葉河與荷花沒跟著,兩人腳挨腳坐在一起專心致誌地吃糖。

葉瑜倒是跟著她們,主要那糖有點太粘牙,像他這樣還沒換牙的,總感覺牙會被粘掉導致提前換牙。

布攤離得不遠,幾米的距離,青年一屁股坐下,然後介紹道,“你們看看,這些都是我家的布,一尺布四文半,可以用雞蛋抵一文錢。”

“你們可以去打聽一下,我們秀禾村沈家甚至在縣裏都很有名氣,不是我吹,我家的布連縣老爺都在用。”

沈姓青年說的是天花亂墜,也不知真假,但葉瑜覺得他大概率沒吹牛,因為攤子上的布匹確實比他以前見過的都要結實和柔軟。

顯然葉大嫂和葉母也是這麼覺得的,兩人低聲商量半晌,就大手筆地包圓了攤上剩下的青灰色布匹,這樣的顏色不管男女大小都能用。

葉母還額外買了一尺柔軟的細棉布,這是準備拿來做小衣,他們一家三口應該是夠了。

挑的差不多,她又看中一匹淺青色的布,暈染得很好,顏色也很清爽,正好能給寶哥做一套衣服。

算得上是滿載而歸。

路上即使疲累,但依舊興高采烈,因為高興,就連路上的枯樹都能叫葉瑜看出美來。

早上來時天還暗著,如今葉瑜才能仔細打量周圍,這還算是他從小到大第一次出遠門。

周邊的樹都是經年的老樹了,盤根錯節的生長著。

驢車慢悠悠地走在小道上,這一條路走的人多,慢慢便踩出了一條道,但依舊雜草叢生,若是晚上從這走,還不知道會不會從哪裏冒出毒蛇猛獸。

一行人回到家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

孩子們都累得不輕,各自吃了些東西就躺炕上睡著了,而大人們還不能睡,他們得清算一天的收益。

數完銅板,堂屋裏一片寂靜。

“嘶。”葉二驚訝地說:“七百文錢啊,一天就掙了七百文,如果每天都能掙這麼多,那一個月下來豈不是有好多銀子。”

說著他便開始掰手指算到底有多少銀兩。

如今銀子和銅板的換算,約是1:1200。

其他人雖嘴上不說,但心裏也跟著算計。

還是葉老頭給他們潑了盆冷水,“行了,哪會有那麼多銀錢,還得減去成本,況且又不是每天都有集會。”

這倒是,葉父本也有些飄飄然,但聽到這話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緊接著葉老太想了想,問道,“集會有三天,咱們還去賣嗎?”

葉二拍了下腿,“當然得繼續,這麼多銀子咋能給放走。”

葉大嫂則是皺起眉頭,盤算道,“但是咱家沒豆子了,新豆還沒下來,舊豆昨個就全做成豆花了。倒是蘑菇還有,前段時間下雨,山裏頭全是蘑菇,曬成幹蘑菇還不少。”

這倒是大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材料他們咋個整。

葉父手裏轉著銅板,他是個腦袋靈活的,當初若不是因為受傷,如今在軍營裏許是能混個百長也說不定。

“在離得近的幾個村子裏收豆子,一斤豆子才六文錢,收個幾百斤也不過才幾個銀子。”

他說完頓了頓,“明天先不去集會了,後天再去,找村長說一下。等日後豆腐生意起來,我去縣城裏尋摸個鋪麵,咱就專門做豆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