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 第9章(1 / 3)

五個人站在宮門口,互相道別,神態各異,也各自心懷鬼胎

欒若寧歪頭思索,道,“學生以為,王安石或許真的說過斷爛朝報之言,不過卻是在有特定情境下。王先生有兩位弟子,一曰陸佃,一曰龔原,對《春秋》都很有研究,不過給《春秋》所作注釋卻闕文太多以至於不忍卒讀,才被王安石批評斷爛朝報。”

蘇衍懷笑道,“誠然,五妹妹所言不假。王安石認為五經相通,《詩》《書》《禮》乃是儒家基本經典,若能通讀,《春秋》自然也能無師自通。所以沒有必要作為科舉的必讀書要求學習。除此之外,《春秋》一書其主旨與其變法思想相悖,所以才有所抵觸。縱觀曆史,《春秋》的興廢與當朝變法和“更化”的鬥爭相伴隨,可見國家興起與否,也與之有很大關係,正如同——”

“好了。”蘇衍懷的話被關先生陡然打斷,眾人正疑惑之時,卻聽先生道今日提前下了學,唯蘇衍懷被留了下來。

欒若寧慢吞吞收拾東西,關先生見她還沒走,便道,“你也留下,我有事情叮囑你們。”

欒若寧同樣疑惑,不知是不是今日課上所言哪裏觸怒了先生,卻聽先生道,“你們兩個都是我看中的學生。欒五姑娘雖為女子,卻自有一番見地,也知道點到為止,這是極好的。隻是蘇大公子,老夫實在要叮囑你,不論是在外,還是在你家中,切記不可妄議朝政。我知道今日課上你想說什麼,無非是些內憂外患的話。你將來是要入朝為官的人,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務必慎言。若被有心人聽了去,將來添枝接葉的參你一本,你豈不是百口莫辯?”

關先生苦口婆心,拊掌歎氣,道,“行了,你們是聰明孩子,無需老夫多言。今日都早些回去吧。”說罷便搖晃起身踱步而出。欒若寧瞧了蘇衍懷一眼,但見他拱手施禮,朝著先生遠去的方向拜別了先生。

待先生走後,欒若寧仍瞧著蘇衍懷,他如今已經弱冠有二,早長成了個豐神俊秀的挺拔兒郎。這八年來各家都發生了不少變故,蘇家的祖父已經去世,四年前由蘇衍懷的父親蘇臨承襲了文莊公的爵位,在朝中更是平步青雲,如今乾三門當中,倒數蘇家和雲家能平分秋色,欒府雖稱不上氣數已盡,卻也隻能居於人後。

欒若寧對朝中之事本不大敢興趣,但卻有個嫡親的姑母已是後宮貴妃之位,又誕育了兩位皇子,且都已經封王。更何況,雖然如今聖上有皇子十四位,皇上的弟弟梁王實力也不容小覷,已有臣子進言梁王如今又不臣之心。不論是改朝換代,還是哪一位王子皇孫繼位,今日狀況勢必有所變動,到時欒家是更進一步,還是徹底跌下神壇,可就另當別論了。

欒若寧瞧著蘇衍懷,越發覺得他對於眼下情況甚是了解,或許知道些什麼也未可知,索性直接問道,“蘇大哥哥,今日何出此言,莫非是知道皇上的打算……”

“先生剛說了什麼,五妹妹都忘了嗎?”言語被陡然打斷,蘇衍懷少有的冷漠嚴肅起來。他是把方才關先生所言都揣在心裏的,自然知道該慎言。

欒若寧被打斷了話去,本有幾分不滿,卻轉念一想,自己到底與蘇衍懷非親非故,即便是多年熟識,這樣的事情也斷不該對她一個女流之輩胡言亂語。正欲拜別,卻見蘇衍懷神情緩和了些,道,“是我方才唐突了,恐嚇著了妹妹。請妹妹恕罪。天下萬民,不過都是皇上的臣子。你我即為人臣,隻要做好臣子百姓的本分便是。望妹妹出了這個書院門,便也不要再提今日之事,好嗎?”

欒若寧少有見蘇衍懷懇切至此,點點頭應了下來。想是心裏已經有了計算,便匆匆拜別回了家去。路上心緒不寧,一直想著今日之事,決心回家和雲清嬈商議一番才好。

待回了露華庭的院子,雲清嬈正在主屋裏料理家事。這些年來洪小娘老實了不少,再沒了什麼大動作,眼瞧著雲清嬈的身子氣色都好了許多,如今雖年近四十,卻保養得宜,同八年前看起來竟沒多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