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也不想死,可是沒辦法。
仗打成這樣,已經是大敗虧輸的局麵,哪怕有一兩支殘部可以突圍,這麼多八旗子弟折損在黃州府,譚泰回到北京,也會被那些滿清勳貴生撕了,滿清現在人丁艱難,這次出兵為了湊起三萬大軍,很多家族都把唯一的男丁送到軍中,其中不乏王公大臣的子弟,到時候為了安撫滿清全族的怒火,譚泰很可能會變成替罪羊,現在戰死疆場的話,起碼還能保住家人子女的平安富貴。
“要走一起走,我等絕不會拋下大帥!”屯布兒卻不肯承他這個情,開玩笑,大家都要分頭突圍,憑什麼你是大義凜然的勇士,我卻變成了苟且偷生的逃兵,萬一你最後又沒死,千夫所指之下,這場大敗的黑鍋沒準就扣在我屯布兒的腦袋上了。
一起突圍,生死各安天命!
八旗兵為了逃生回家,雖然傷亡慘重,士氣一直不墮,眼看楚軍又從四麵八方圍了上來,譚泰和屯布兒再次出發,向著黃州府東南部的黃梅縣挺進,過了黃梅縣,就是安徽地界,突圍的希望就在眼前。
殺殺殺!
衝衝衝!
騎兵的優勢被譚泰和屯布兒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楚軍的圍堵中左衝右突,終於殺出一條血路,衝過黃梅縣,進入安徽!
譚泰和屯布兒都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身邊的部隊現在已經不到一萬人,但是不管怎麼說,終於是脫險了。
緊接著斥候來報,金聲桓的部隊出現在前麵,擋住去路。
“真是陰魂不散啊!”
譚泰這才回過味來,省界隻是地圖上的一道線,楚軍一直追到安徽來,也不能說人家犯規,楚軍水師順江而下,步兵坐船的時候還可以休息,八旗騎兵卻需要吃飯睡覺,所以金聲桓的步兵竟然比騎兵的速度還快。
既然來了,那就打吧。
又是一場激戰。
又是清軍獲勝,衝破了金聲桓的攔截。
譚泰和屯布兒卻一點高興不起來。
這樣一仗接一仗的打下來,部隊太疲勞了,士氣也出現了波動,和金聲桓這場戰鬥傷亡非常嚴重,連死帶傷超過一千五百人,這樣一來,譚泰手下隻剩七千多八旗兵,兵力進一步縮水,如果再遇到楚軍的攔截,不知道能不能衝過去。
吳三桂在哪裏?
河西四將在哪裏?
譚泰一路奔逃苦戰,和外界已經失去聯係,在他想來,吳三桂哪怕來不及趕到,張勇、趙良棟等河西四將也應該到了,可是他們至今尚未出現,難道出了什麼意外?
譚泰不知道的是,張勇和趙良棟等人事實上已經趕到湖北和安徽的交界地帶,隻是戰場形勢太亂,譚泰和屯布兒又是來回衝殺,行蹤不定,張勇等人也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方位,幾次被楚軍攔截分割,失之交臂,譚泰剛剛衝過黃梅縣的時候,距離張勇的先頭部隊不足二十裏,然後卻南轅北轍,越走越遠。
這個時候,譚泰和屯布兒又遇到一個巨大的麻煩,部隊斷糧了。
準確點說,是先斷草料後斷糧。
和耿仲明分兵之後,譚泰輕裝突圍,攜帶的糧草本來就不多,馬的食量比人大得多,沒有輜重部隊提供補給,肯定維持不了幾天,譚泰本指望一路上以戰養戰,搶些糧草維持著,和河西四將會師後就能得到補充,可是這一路連番惡戰,清軍根本沒有時間打糧,戰馬的草料首先告罄,八旗兵把自己口糧用來喂馬,然後殺馬為食,勉強支撐,還是無法填補這巨大的缺口,等到所有的口糧都耗光後,戰馬的體力大幅下降,很多馬匹已經不堪乘坐。
這樣下去,肯定全軍覆沒。
無奈之下,譚泰再次提出分頭突圍,隻是不再矯情誰來掩護誰,七千名八旗兵分成七個千人隊,其他數百老弱病殘再組一隊,總共各支隊伍同時向八個方向突圍,互相掩護,各自逃生。
屯布兒同意了這個計劃,自告奮勇向東北方向突圍,這個方向距離吳三桂最近,但是肯定也是楚軍重點圍堵的方向,譚泰則選擇了西北方向,有意高高打起自己的將旗,盡可能的吸引楚軍主力,掩護其他的八旗兵。
好容易逃到安徽,卻轉頭往西北方向跑,怎麼看都是如同自殺的選擇,屯布兒知道他的心意,也不再勸,飽餐了一頓馬肉後,和譚泰抱拳作別,各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