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最後的結局(2 / 2)

……

十年之後。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琳源退位,三十六歲的大明丞相汪克凡登基稱帝,改國號為華,同時對國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朝廷六部,變成了二十幾個部,交通部、教育部、商業部什麼的大家還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科技部什麼的老百姓就完全搞不懂了,隻是聽說汪克凡最喜歡這個科技部,甚至不顧禮製,自己親自兼任科技部的部長,經常一整天都泡在他新建的大學裏。

不務正業沒關係,前朝還有一個木匠皇帝呢,但是汪克凡最為驚世駭俗的舉動,還是帶頭剪發,身為皇帝,卻留了一頭寸許的短發。

好在他並沒有像滿清一樣發布剃發令,隻是以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短發,汪克凡隨即下令,所有公職人員和軍職人員一律剪發,普通百姓卻可以隨意,一夜之間,華夏大地處處皆短毛,蔚為壯觀。

這個時候,鄭成功已經去世,台 灣鄭家仍然奉朱明為正統,不肯向汪克凡屈服,汪克凡並沒有急於對台 灣進行征討,隻是大力發展海運和海軍,不斷搶奪鄭家的海洋貿易的份額,華國的艦隊越來越強大,縱橫四海,無所顧忌,逐步把觸手伸到東南亞,鄭家的艦隊卻一直龜縮在雞籠港內,再也不複當年的威風。

西南的李定國,已經在兩年前歸順大明,並且交出兵權,回到陝北老家當一個閑散王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汪克凡對李定國極其優待,給他的待遇和退位的朱琳源基本相同,很多人都不明白汪克凡為什麼這麼做,汪克凡也從來沒有解釋過。

多年之後,李定國壽終正寢,去世的時候非常安詳。

吳三桂老而彌堅,在西伯利亞所向無敵,打下了一個偌大的藩國,終於和不斷向東擴張的俄羅斯發生了衝突,雙方激戰數年,互有勝負。

滿清被趕出蒙古後,輾轉流落到中亞地區,順治死後,康熙在孝莊的支持下繼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人口稍有恢複,可是他們再也不敢回到建州,就留在中亞發展,後來被沙皇彼得擊敗,逐漸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走出去看看吧,這個世界很大,這個世界也很小,隻有走出去親眼看一看,才會懂得一些書本上無法學到的道理。”

上海的碼頭,汪克凡親手把自己的長子送上海船,隨行的還有汪晟、周國棟、譚嘯、金聲桓、李定國等人的子侄:“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相信,你們這些年輕人,將來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接下來的一百年,是大航海時代的高峰。

接下來的數百年,是工業革命的高峰。

在另一個時空中,俄羅斯這個時候出了一個彼得大帝,把一個老舊的農奴國家,發展成新興的列強之一,與此同時,“千古一帝”的康熙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靠著雜糧的推廣開創了所謂的康乾盛世,卻一步步變成了落後挨打的對象,所有的這一切,在這個時空中都被汪克凡逆轉。

海船離港,漸漸遠去,汪克凡久久站在岸邊,看著海浪反複拍擊岸邊的礁石,目光深邃。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