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明輝愁眉不展的這段時間裏,張曦然和伍家鑫一邊為馮明輝擔心,一邊又組成了自己的樂隊。
組樂隊這個想法在張曦然15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那天他在上晚自習,初三的畢業班非常的枯燥,壓力也非常大,當時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在那天的晚自習上,他在看一本不知道從哪個同學手機傳來的《萌芽》雜誌。裏麵有一篇文章,引用了許巍《藍蓮花》裏的歌詞: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向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穿過幽暗的歲月 也曾感到彷徨
當你低頭的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
盛開著永不凋零 藍蓮花”
在悶熱並靜得令人心慌的課室裏,當張曦然看到這段歌詞,他的心融化了。因為這段文字太貼近他現在的心境,也讓他充滿力量。他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經曆,能寫出這樣的歌詞,在這個悶熱的晚自習中,在高壓的臨考前的時光感動他。
那段時間裏,他買了CD機,開始了解許巍,了解搖滾樂。從許巍到痛仰到扭機,再到muse、Radiohead、U2、Linkin Park……他幾乎用了他所有的零花錢去了解搖滾樂。
中考後的那個暑假,他和他最好的發小一起去家附近的琴行學了吉他。他還看了一部文藝電影,叫《樂與路》。這一係列關於搖滾的接觸,對於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是無比震撼的。從那時候開始,張曦然的心底深埋了一個搖滾夢。
這個夢想到了他上大學,應該就可以實現了。開學的那天,他見到伍家鑫拿著吉他,他非常開心地問:“你也玩吉他呀?你也喜歡搖滾樂?”伍家鑫笑著點點頭。伍家鑫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他從小就接觸音樂了。不僅僅吉他,鋼琴小提琴爵士鼓這些他都會。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社團招新那天,他們都進了音樂協會。他們還認識了一個新同學,是英語係的張思思。在南方女孩之中,張思思算比較高的,接近一米七的身高,雖然胸大,但毫無女人味。染著一頭黃色的長發,走路說話間都是一種自認為搖滾的痞氣。但其實仔細看的話,張思思還是五官非常精致的一個女孩子。而且性格非常好,豪爽中帶著幾分細膩。
張思思非常熱愛街舞,同時也熱愛爵士鼓。她同時加入了舞蹈協會和音樂協會。在音協裏麵一個叫廖波波的師兄的提議下,廖波波、張曦然、伍家鑫、張思思組成了一支樂隊。
樂隊成立那天,最高興的就是張曦然和張思思。張曦然高興的是他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而張思思的高興隻不過是一種典型的大胸無腦的迎合。
一支新成立的樂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支樂隊該叫什麼名字。在對於名字的這個討論中,很明顯是廖波波師兄做了主導的。“一支樂隊的名字,應該能體現他的風格,而且,也能反映成員間的共鳴,對生活和對音樂的追求。”
叫什麼好呢?張曦然腦海裏冒出了幾個名字。3+1樂隊?那不是4p麼?或者叫大胸的女鼓手?他想著想著自己笑了出來。
張思思舉著手,在三個男生中間站起來,一跳一跳著:“我想到了一個很有個性的名字,我們就叫noise樂隊吧”。
“那還玩個屁啊。”伍家鑫一口就回絕了。然後他問張曦然:“我們有什麼共同的追求啊,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