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28章 離陽首輔張巨鹿(1 / 1)

離陽首輔張巨鹿:離陽失鹿,張公隻問天下要一杯酒!

一、治世之能臣,離陽王朝的“修補匠”

他紫髯碧眼,是離陽王朝第一重臣,位居上樞省內閣首輔,卻終究不得善終,被滅九族(除了女兒張高俠,後來做了皇後)。

他三十年黃門生涯,一出黃門便成龍,兩年連升十一級,官至內閣首輔。

他門生故吏,桃李滿天下,為天下寒士打開通天之路,卻未曾為三個兒子謀劃半分。

他與北涼王徐驍鬥了一輩子,臨死之際,卻為北涼撐了一次傘,成全了那個“屠龍”的書生(孫寅)。

有人說:

書生意氣之極有軒轅;

書生風流之極有青衣;

書生才能之極有黃龍;

那麼,我便要加上:

書生胸襟之極有他、書生眼界之極有他、書生無私之極還有他

張巨鹿,真正摒棄私怨、心懷天下、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一代大儒(唯獨沒有齊家)。

二、九死無生,他為自己設了必死局

我們來例數一下張巨鹿的“九死無生局”:

他大興科舉,為寒門子弟打開龍門,永徽之春他成就了殷茂春、趙右陵、袁國等等,他們不但是能臣而且處處受到張巨鹿的庇護,這些寒門子弟本就一無所有,且願為天下百姓發聲,掣肘帝王,更會賺得青史留名,張巨鹿必死;

老皇帝即將離世,太子趙篆新帝登基,如文有張巨鹿、武有顧劍棠,張廬、顧廬皆是桃李滿天下,那麼太平皇帝趙篆何以服眾,離陽已經受了張巨鹿二十年的雪中送炭,正值鼎盛,不再需要張巨鹿的錦上添花,而且老皇帝趙惇駕崩之前不得不為兒子鋪路,張巨鹿必死;

他倡削藩、整吏治、促漕運、治鹽鐵,表麵上看每一項都利國利民,可實際上他四麵樹敵,動了太多人的蛋糕,春秋武將之功皆在徐驍,文臣之功則全在張巨鹿,他擋了太多人的出路,所以皇室勳貴希望他死、士族文臣希望他死、地方武將也希望他死,張巨鹿的死“眾望所歸”,新帝登基,殺張巨鹿而平眾怒,張巨鹿必死;

他為天下寒士開天門,豎起了讀書人的脊梁,最後卻自斬羽翼,接連舍去趙右陵、殷茂春、袁國、王雄貴,張盧門生四分五裂,甚至與坦坦翁分道揚鑣,徹底淪為孤家寡人,沒了門生故吏不打緊,但是沒了坦坦翁,張巨鹿必死;

他泄露考題、科舉舞弊,長子侵吞良田,地方家族與民奪利,製造冀州韓門慘案,張巨鹿一代文臣領袖,因門生做了科舉主考,便被誣為泄露考題,長子侵吞良田,實則故設此局以自誣,冀州韓氏,為先帝授意所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張巨鹿必死;

他私通邊軍,表麵不斷打壓北涼,實則從未缺過北涼半分糧餉,北涼30萬鐵騎甲天下,誰人敢說沒有張巨鹿之功,若無張巨鹿,北涼名聲也許會好些,但私下卻不會如此痛快,以何抵禦北莽,守住西北門戶,故徐驍也不吝言辭敬畏張巨鹿,他為保西北門戶,名貶暗褒北涼,也耗盡了君臣的情分,張巨鹿必死;

他是天下寒門讀書人的領袖,寒門子弟敬他,正如鐵門關外,徐驍一人麵對顧劍棠麾下6萬鐵騎,6萬人齊齊下馬跪拜北涼王,我相信此刻不隻是怕,而更多的則是敬,徐驍之於武將正如張巨鹿之於文臣,這樣的寒門領袖,試問帝王家如何留得,張巨鹿必死;

太子趙篆本就對張巨鹿無甚好感,結交張巨鹿幼子張邊關不得,趙篆為製衡文臣武將,定會繼承先帝趙惇國策,留上樞、門下、中樞三省互相掣肘,閣臣可林立,但絕不允再立文臣領袖,趙篆為坐穩龍椅,張巨鹿必死;

他遠見卓著,自汙以警醒後世,從而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慣例,寒門士子何人敢不望而卻步,張巨鹿必死;

他功高震主、自斷羽翼,地方武將要他死、士族文臣要他死、君主趙惇要他死,他也甘願赴死,九死一生,生從何來?

春秋三甲,翻書人黃龍士曾敬言,張巨鹿之死最讓人佩服,張巨鹿之死是讀書人貨與帝王家的最無奈,但也是讀書人問心無愧的最風流。

此為,張巨鹿為自己設下的“九死無生局”,試問天下何人敢如此,天下何人願如此?

離陽首輔張巨鹿下詔獄,朝廷公布天下十大罪。皇帝下旨,誅九族。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兩不相欠。我張巨鹿最後跟天下百姓無非是要了一壺酒喝,不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