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圍爐夜話(2 / 3)

這並不罕見。

但眼下在六十年代拿出來,依舊是跨時代的技術。

苑小妮三言兩語,就解釋得清清楚楚,使眾人更加全麵深入的了解到這種噴灌技術的優勢。

她客觀評價,指出劣勢,和剛才眾人討論的問題一樣——

“難點在於成本較高,需要鋪設大量的管道和水泵設備。”

胡教授歎氣,失望地搖搖頭。

這雖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不適合現在的華國。

他戴著老花鏡,記下這一點。

一旁的學生遞上熱茶杯,拿著熱水瓶轉來轉去,為每名來開會人員的茶缸子都倒滿了熱水,還特意給苑小妮送來一杯。

她點頭示意,謝過喝了一口後,接著往下說。

“再說湧泉灌溉,就是一種新型分流的方式。將大水管的側麵開口,接上無數小管,朝向作物根部,通過小股水流的方式,使水流入土壤中。”

“如果更形象一點的比喻,就是一根大樹枝上分出無數個小樹枝,每個小樹枝對準一棵植物。”

這樣一說,眾人都聽懂了。

江言午立刻反應過來,搶答道:“這種方式一樣需要水管?”

“當然。”苑小妮點頭。

她親眼看到教室裏的眾人眉頭都緊緊皺了起來,仿佛遇到了什麼難題一樣。

隻想一想,她便明白了眾人的顧慮。

苑小妮開口解釋:“現代灌溉技術,是離不開水管和噴頭的。以管道代替天然水渠運輸水,是傳統灌溉和現代灌溉的一道分水嶺。管道封閉,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滲漏和水分蒸發,起到高效節水的效果,而且也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

這樣的優點顯而易見。

在這種高溫極端炎熱的年份,天然水渠幾乎都幹涸了,再大的水流經過,也流不到田裏,就在中途被蒸發得一幹二淨。

如江言午和他同學實驗時的一樣,普通的莊戶人家隻能一遍一遍地通過肩挑手抬的方式挑水,運送到地裏澆灌。

即便是這樣,運送澆地的速度也趕不上蒸發的速度。

地表隻微微濕潤幾分鍾,就再度在毒辣的日頭下,恢複到幹涸的狀態。

比較之下,一條管道直接輸送到田間地頭,效率無疑是更高,水分中途蒸發的也更少了。

胡教授考慮的慎重,啟用一種新型的灌溉方式所耗成本巨大。

他必須深入研究比較過後,才能作出決定。

“那滴灌和滲灌呢?”

“滲灌是將管道埋到土壤之下,通過灌水器濕潤作物根部,定時定量給土壤滲水,提供給作物。”

“在這四種灌溉方式中,滲灌是最高效的節水方式,比傳統的澆地節水達到78以上,與噴灌相比,節水也能達到25。”

“那我們就用這種灌溉方式——”旁聽的老農用力一拍桌子,欣喜地立刻提議。

沒有人比他們這些莊稼地裏的農戶,更懂節水重要性了。災荒年月,村裏的每口井都要省著點用。用多了,娃娃們連喝的水都沒有。

又哪來的水澆莊稼呢?

所以一聽還有滲灌這種高效節水方式,老農馬上激動地站起來,恨不能現在就拉著苑小妮去地裏試驗試驗這個什麼滲灌技術。

然而,苑小妮卻搖頭。

“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也很大,因為管道深埋在地底下,所以受土質、土壤鹽堿性、水質、植物根係、病蟲等等影響因素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