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嗎?”
“托賴,還不錯。”
“在看小說?”他瞥到那本打開的小書。
“是。”
“聽說你辭職了。”
小玲要麵子,“我另有高就,下月上新工。”
她要到這個時候才看清楚他。
他胖了些,奇怪,在這種時候,居然可以增磅,可見沒有什麼煩惱。
頭發稍微油膩,西裝略皺。
從前,他們天天見麵,她沒有機會客觀地打量他,今日不同,她根本沒想到他會來,情緒並不激動,隻是一陣陣麻木。
在對方看來,不折不扣是冷淡。
周景文說:“我決定與她攤牌。”
這話什麼地方聽過?嗬,周景文講過不止千百次了。
小玲笑笑,“不用了。”
“什麼?”
“不用向地坦白,我相信她早已知道我倆之事。”
周景文本來以為小玲一見到他會激動感恩,落下淚來,可是沒有,小玲居然這樣冷靜。
她說下去:“是你遲遲不願向她表露真相罷了。”
“不,她不會懷疑我。”
“你錯了,你總是高估自己。”
周景文忽然不耐煩,“別說她了,你呢?”
“我?”小玲錯愕地看著他,“我怎麼樣?”
“你可願與我維持舊狀?”
對,這次他來,目的並非閑談,乃係想重修舊好。
小玲開口了,“你且與妻子分居再說。”
“我曉得你會要挾我。”周景文十分沮喪。
“不,這不過是我提出的條件,你毋須履行。”
“小玲,你變了。”
小玲摸摸麵孔,變?才怪。
今早她才垂頭喪氣,不想起床,她並沒有變。
小玲站起來送客。
周景又伸手過去搭住她的肩膀,她摔脫他的手,退後一步,警戒地看著他,微微皺上眉頭。
周景文愕然。
他轉身離去。
小玲在他身後關上門,鬆一口氣。
以後見麵,還是約在公眾場所比較方便。
她坐下來,順手拾起那本小說。
目光落在內容上。
小玲嚇一大跳。
隻看到作者這樣寫:張淑貞冷笑一聲說:“不用向她坦白,我相信她早已知道我們的事,是你遲遲不肯向她披露真相罷了,你總是高估你自己。”
小玲抓緊那本小說,雙手不由得顫抖起來。
這肯定是她的故事。
作者把她的故事原原本本寫了出來。
小玲忽然冷靜下來。
結局呢,結局如何?
她手指有點不聽話,想翻到最後幾頁去看結局。
小時候看偵探小說她便有這個習慣,先看頭,再看尾,中間看不看無所謂。
小說與人生一樣,最重要是首與尾,開始與結局都要好,中間部分隻當是逛花園,增加閱曆。
小玲終於接捺住自己的手。
不,這次她要寫她自己的結局。
她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羅小玲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不是某小說家筆下一個女主角,任由人安排言行舉止。
她有血有肉,有意願,有誌向,她有自己的路要走。
她捧著茶喝一口。
剛才不是應付得很好嗎。
即使周景文上門來,她也沒有退步。
電話鈴響了。
“小玲,是石珠,敝公司廣告部有個空缺,你要不要來見一見?”
小玲忽然堅毅地說:“要。”
“好極了,明天上午十時。”
小玲看看時間,還來得及去買套衣服熨個頭發。
她回到房間去取手袋,又折回客廳,輕輕翻閱小說。
──“淑貞決定去見那份新工作,她看看時間,才下午三時,還來得及修剪頭發與買套新衣服。”
也許,在都會中,像她那樣遭遇的時代女性是極多的,所以隨時可以在小說中看到類似,甚至是一模一樣的情節。
年紀輕,剛自學校出來做事,毫無生活經驗,像隻剛睜開眼睛的小貓,有人對她好,肯在小事上幫忙,已經叫她感激得了不起,於是那人乘虛而入。
過了一段日子才高聳她,他已婚,可是與伴侶並不相愛,為著孩子還下,為著不想對方受太大刺激……
其實是很老套的情節,可是不知怎地,仍然天天在發生著。
她放下小說出門去。
那個下午,小玲買到十分理想的見工服,以及改了一個漂亮的發型。
回到家,又把個人履曆資料文件整理出來,放進公事包裏。
石珠真關照她。
真假朋友在要緊關頭一看就看出來。
有些人一見朋友稍微有點不得意,立刻肅靜回避,像避瘟疫一樣,現實得過了頭,這倒也罷了,可是朋友一旦略有起色,他又含笑前來占便宜,那才討厭呢。
小玲年紀雖輕,卻也看透了世態炎涼。
一定要自己爭氣吧。
電話錄音機裏有留言。
是周景文的聲音。
“小玲,一切如常又有什麼不好?我捫在一起曾經快樂過,明天上午十時左右我來看你。”
小玲不語。
她想早點睡,見工總不能帶著熊貓眼。
她把小說帶進房裏,翻過一頁。
正好看到作者這樣寫:“淑貞決定早睡,明天要去見工,是一個新的開始。”
對,新的希望。
第二天早上,鬧鍾與電話同時響起。
小玲先按熄鬧鍾,再聽電話。
“早,羅小姐,我是石珠小姐的秘書,她叫我提醒你十時有約。”
這就是體貼了,石珠對她的友情從這件小事中表露無遺。
她不能叫這樣的好朋友失望。
一骨碌起床打點一切。
她希望得到那份工作。
“淑貞決定叫那陳大文吃閉門羹,一逕去見工,天從人願,她得到了那份工作,新公司等人用,叫她第二天上班,薪水比先前他份高出百分之五十。”
小玲訝異,這吉利的預言會實現嗎?
那個上午,事事順利,見她的三位上司十分欣賞她。
“羅小姐,你明天可以開始上班嗎?這位子懸空已經很久了。”
石珠在會議室門口等她,見到小玲,連忙恭喜。
“那份工作真像為你而設的是不是?”
“我的運程轉了。”
“不,你已經準備好了才真。”
“我們去慶祝。”
“我請客吃日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