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3 / 3)

午餐桌上小玲問:“石珠,我的事,你是知道的吧。”

石珠笑笑,“知道又怎樣,解鈴係鈴,都靠你自己,至於朋友,隻能盲目支持你罷了。”

小玲真是感激。

那天下午回到家,那部直達門口的電梯壞了,隻得乘另外一部,走上一層。

還沒到門口,就聽見樓梯口有人,小玲謹慎地停止腳步,看個究竟。

站在門口的人是周景文,頹喪,焦急,把門鈴按了一次又一次。

不知怎地,小玲逃一樣離開家門,直奔街上,截了一輛計程車就走。

非走不可是她的直覺,一個人如果連直覺都不相信,還能相信什麼呢。

她去看了一場電影,又約了朋友喝下午茶,報告最新行蹤,直到傍晚才回家。

周景文終於走了。

一門口都是他留下來的煙蒂。

真討厭,小玲立刻打掃幹淨,免得鄰居抱怨。

電話上並無留言。

希望他就此罷休,切莫不知好歹,不知進退。

小玲去打點第二天上班的服飾。

明天是新的開始。

噫,那本小說中的張淑貞怎麼樣了。

她想去看個究竟,可是已經累了。

她倒頭大睡。

小玲不知有沒有人打電話進來,她已將電話插頭拔掉。

明天一早要上班,頭半年的表現最重要,第一印象,先入為主,非得打醒精神不可,不能允許任何人來打擾她的睡眠。

小玲忘了早兩個星期她還輾轉反側,一邊睡一邊聽有沒有電話鈴響。

忘了最好。

新工作很適合她,小玲一上工就進入狀態,才半日就與同事打成一片。

石珠問:“覺得怎麼樣?”

“工作量很大,相信各人已忙得無暇搞人事糾紛。”

石珠豎起大拇指,“不愧是聰明人,一言中的。”

“我,聰明?”

石珠笑笑,“一時糊塗,瑕不掩瑜。”十分有深意。

小玲不語,低下頭。

那天下班,小玲去商場找那間租書檔。

她不是想續借,她想幹脆把那本書買下來。

可是她在商場繞來繞去找不到那間小書店。

明明是在粥店旁邊的嘛。

現在隻得”閑時裝店。

她進時裝店問售貨員:“這裏附近有一家書店,請問正確位置在哪裏?”

那年輕的售貨員莫名其妙,“我在這裏做了一年,從未見過書店。”

小玲大奇,“可是書店明明在這隔壁。”

那女孩子已經不耐煩了,“小姐,你自己去找找吧。”

小玲又找到商場管理員,可是也說沒有,“小姐,書報攤都在路邊。”

小玲愣住。

噫,她怎麼去還書呢?她記得交過三十元按金,算了,就作為書價吧,真想買本新可是,那日她明明走進一片租書店……

最近發生的事實在太多,小玲已無暇追究。

至要緊是工作上了軌道,一月終結,發了薪水,小玲與石珠商量合股投資。

“最好是買房子。”

“置業是最聰明的笨方法。”

“除笨有精嘛。”

兩個年輕女郎笑起來。

小玲打開公事包掏出計算機預備精打細算一番。

石珠忽然問:“那是什麼?”

“記事部。”

“不,”石珠指一指,“那個。”

“嗬,這是一本小說。”她取出放桌上。

石珠駭笑,“我可不曉得你是坊間流行小說的讀者。”

“噯,別小窺它,寫得很好。”

石珠仍然笑,“拜托,品味提升點好不好?”

小玲卻道:“我看這本小說,十分有共嗎,作品反映了新女性的苦與樂,旁徨與抉擇,已經達到文藝創作之目的,老實說,我也讀獲大獎的南美洲作家的名著,可是那麼遙遠高深的感情,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不能領悟。”

石珠取過那本小說,“真的那麼好?”

“不會叫你失望啦。”

“借我看。”

“不行,恕不外借,你自己去買。”

石珠笑笑,“買就買,讓我把書名抄下來,作者,陳冷梅,書叫結局,故事精彩否,說些什麼?”

“你看過不就曉得了。”

“別講這本小說了,讓我們算算,假使合資買橋灣區六百平方尺的兩房小公寓──”

小玲憂心忡忡,仍然擔心周景文會找上門來。

她在地車裏翻閱小說。

“張淑貞正在怕陳大文會給她麻煩,一日下班,發覺這憂慮是完全多餘的,甫下車,就看到陳大文站在對麵月台上,手臂挽著一個年輕女子,有說有笑”

小玲訝異,這個結局真出人意表,有變得那麼快的人嗎?

到站了,小玲收好小說下車。

一抬頭,看到個熟悉的身形,她立刻本能地縮在柱後,盯睛一望,那人正是周景文!

他的手拖著一個年輕女子,他與她有說有笑,不知多麼開心。

小玲張大了嘴,下巴合不瓏去。

小說情節又一次應驗了。

她立刻放心,冷笑一聲,離開了月台。

以後,可以正式把這位仁兄一筆勾銷。

也不由得她不嗟歎人、心叵測。

經一事長一智,她又學了一課。

那日返家,她決定把全本小說看完。

讀畢之後,小玲十分高興安慰,因為主角張淑貞的結局相當美滿。

張在最後找到了理想的對象,組織家庭,並且兼顧事業,修成正果。

當中雖然迂回一點,可是無傷大雅。

小玲合上小說,摸了摸書麵。

這本小說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精神上支持了她。

她把它放在書架子上。

過了十餘天,石珠忽然對她說:“我找不到那本小說。”

“什麼?”

“那本叫結局的小說,遍尋不獲。”

“怎麼會,是賣完了嗎?”

“不,眾書局從來沒聽過有一本那樣的小說。”

小玲怔住。

石珠笑,“也許,你手中是唯一的一本。”

“不可能,書後一定印有出版社名稱,我幫你去找。”

石珠擺手,“算了,我並不是小說迷。”

那天回家,小玲連忙取下小說找出版社的地址電話,可是書內並沒有版權頁。

太奇怪了,難道這是一本翻版書?

抑或,結局這本書,是完全為羅小玲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