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聯旗這邊一招人,膽兒奇大的他便偷偷騎著自行車,騎了三百多裏地回來了,原就是有手藝的,考過了之後,有了聯旗的交涉他回城的手續就不是問題了。
正因為他結了婚,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他就住在這裏,算是這裏的老居民了。
“我們也不怎麼看,送回父母家去”楊愛國笑道。
“孝順!”鄰居讚了一聲。
“你這是?”
“回單位,家裏小子吵的很”這位說道。
家裏的孩子吵,大多數都是借口,有些人就想著去單位學習,當然,還能混上兩頓飯,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常態了。
如果不是結婚,此刻的楊愛國估計也在單位笨鳥先飛呢。
這時候的年青人對於學習有著後世沒有的勁頭,對於知識的渴望程度也是讓後世人汗顏,找著點時間就會學習。
兩口子和這位一直到了門口,楊愛國小兩口子上了往市裏的車,這位則是上了去公司的車。
一路上回城的人還真不少,很多都是像楊愛國和趙麗萍這樣的返城知青,所以車上也熱鬧,大家便聊了起來。
到了父親的單位,楊愛國重新抱上電視機,趙麗萍依舊跟在楊愛國的後麵。
一進了家屬區,剛到最後排的平房區,便有認識楊愛國的鄰居們喊了起來。
“老楊,老楊,愛國兩口子回來了”。
楊建新和餘巧兩口子正在門口擇菜呢,聽到這話立刻站了起來。
剛站起來便看到兒子抱著個大紙箱子,紙箱子上麵畫了個電視機,上麵還寫著無線電二廠之類的。
“電視,電視~!”
院中一幫孩子,圍著楊愛國跳著鬧騰著。
“爸媽!”
“爸媽!”趙麗萍也跟著叫了一聲。
“哎,哎!快到屋裏坐”餘巧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笑的眼睛都快眯成了一道線。
楊建新張口說道:“抱這東西回來做什麼”。
“爸,麗萍說您二老在家也沒什麼事,抱個電視回來給您看看”楊愛國突然間會說話了。
趙麗萍笑道:“爸媽,我們看電視的機會不多,您二老正合用”。
“我跟你爸看什麼看”餘巧說道。
嘴上這麼說,但是臉上的笑容那是藏也藏不住,自家的兒子有出息了,抱回來一個電視機,不說別的,在鄰居們麵前是長足了臉。
電視抱進了屋,楊愛國便把紙箱子給拆了,把裏麵的電視機給抱了出來。
電視機是黑白的,不是大家見到的十四寸,而是十七寸的,也不是臥式的設計,而是立式的。
外麵是黑色的電鋸木,這玩意仿的木頭紋,但是其實是一種塑料,球麵的顯示屏,外麵還有一層玻璃罩子。
大狗子也不知道這罩子有什麼作用,反正他也不用這破玩意兒。
但在這裏,這台電視機一拎出來,那惹殺了一片目光。
有電視還不行,還得有信號,現在的信號可不是閉路信號,更沒有什麼機頂盒之類的,都是屋外的天線。
這台電視機就自帶了天線,幾根金屬管子一組合,接出兩條線來,便是簡單的室外天線了。
就這樣還不得,還得有個竿子把這天線給立起來,立的越高,天線越大,能接收到了信號也就越好。
也虧得現在石城還沒有林立的高樓,找來一根長竹竿子,把天線往細頭一捆,把竿子立起來便是一根接收天線了。
忙活這事也不是楊愛國一人,幾個鄰居搭手,不到半個小時,這天線就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