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感激(2 / 2)

高燁雲見此,道:“副將,給這裏的百姓們,每人發五斤糧食,讓他們安心返鄉吧!”

倒不是因為別的,隻是高燁雲心裏清楚,麵對這樣的一群災民,任何大道理都是沒有效益的,倒不如直接發放糧食,省得多費口舌。當下,便叫副將直接發放糧食。

不少的災民,從家中一路逃荒至此,現在即便是返鄉能夠領取糧食,但是這一路上也是會麵臨饑餓的問題。

隻有像現在這般,實實在在將糧食發放他們的手中,他們才敢相信朝廷是真的有這樣的安排,也不至於在返鄉的途中麵臨饑餓,才能返回自己的家鄉。

聽了高燁雲的話,副將立刻帶著手下從糧倉之中取出糧食來。

流民們見了那一袋袋的糧米,都開始騷動起來。若不是因為有士兵在場鎮壓,維持現場的秩序,隻怕這群災民便會直接衝上前去搶糧米了。

當一個滿頭白發的老漢,從士兵手中接過裝有五斤糧米的糧食口袋之時,看見那滿滿當當的糧食口袋,隨即便老淚縱橫。

老漢一邊哭著,一邊對著高燁雲直接跪下,連連磕了幾個響頭,道:“雲王的大恩大德,草民永生難忘!”

見到這老漢的樣子,一個一個都領了糧食,便都相信了朝廷的話,這才明白,自己終於是碰見了一個真正的好官了!

提著沉甸甸的糧食口袋,一個個紛紛下跪,對著高燁雲磕頭,對高燁雲感懷不已。

高燁雲連忙下馬上前,將麵前的災民一個個扶起身。隻是這邊剛剛將人扶起,那邊的人又跪了下去。

這些升鬥小民,雖說他們多半都是狹隘無知的,但是內心又都是最為淳樸善良的。

高燁雲此次的賑災之舉,為百姓是出於真心的,百姓的心裏自然是能感受到高燁雲的心意,方有此舉。

馬騰站在高燁雲的身後,看見這樣的一幕,不住地點頭,看來,這邊城百姓的人心,從此,便都是向著高燁雲的了。

以工代賑之事,在邊城內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邊城內,以及邊城以下的各縣鄉裏,給聚集在城外的流民發放了一些糧食之後,便讓他們各自返鄉,回到自己原先的村落。

等到災民紛紛返回自己的家鄉之時,鄉縣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動工了。於是,青壯年便抓緊前往登記,參加勞役。

若是此時,家中有錢有糧的,不願意參加以工代賑,倒是不強求。隻是,官府也是有規定的,若是青壯年沒有參加勞作的,那麼便不能領取賑災的糧食了。

以工代賑這樣的方式還是很有效果的。青壯年每日一升米,老幼每日半升米。並且,若是青壯的男女勞役表現得好,每月還能得到六百文銀錢。

當然,各鄉各縣開展的這些項目,並不是隨隨便便便開展起來的。而是由各鄉各縣研究討論之後,最後高燁雲進行確認,才能開始進行。

除了開展興修水利,搭橋修路、修築城牆等工程,高燁雲還鼓勵商人們招收流民做工。

但是,這就和官府的以工代賑有所分別,因此,高燁雲便專門下發了一道公文,對商人或者是地主招收災民做工另有詳細的要求。

比方說,製定災民們每天勞作的最低收入標準,但是這個標準還是按照發放糧食來計算。

官府以工代賑的最低標準是,每天發一升糧米和二十文錢。但是,若是商人招收災民做工,那麼這樣的最低標準就是每天六十文錢,或者是三升糧米。

在災荒的時節,不少商人或者是地主們便會趁此機會,侵吞百姓們的田產。因此,高燁雲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便特地下了一道命令。

從現在開始,一年之內,不準追收百姓的欠款,並且在這一年之中,也禁止追收高利息,隻能按照最低的收利息標準來計算。

若是有人膽敢在這災荒的節骨眼上放出高利貸,一經查實,便要罰處款項的二十倍罰款。

並且,對於邊城境內的各處糧店,都限製了最高出售價格。若是有超出這個價格出售糧食的,直接將店鋪查封,將糧食全部充公。

並且規定,若是有糧不售者,也要懲處。除非是糧食已經售完,否則不能關張,若是有違令者,也是將糧食全部抄沒。

除此之外,還特地下了一道命令。邊城內的糧食,除非是取得了特別的命令,否則,一律不準運出邊城境內。

高燁雲這樣的做法,都是為了將糧食的價格穩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