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感激(1 / 2)

高燁雲點點頭,示意馬騰繼續說下去。

“這人一旦閑著,就沒有好事。若是幾十萬人一起閑著,那便會出了亂子。況且,這幾十萬人白白領了糧食不做事情,那更是浪費了!”

“若是不想浪費人力,又該如何?”高燁景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馬騰。

“以工代賑,就是不白白發放糧食,而是利用這樣的時機,將這些災民全部聚集起來,用以勞力的方式來換取糧食,既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又能借助百姓的力量做事。”馬騰慢慢解釋道。

高燁雲讚賞地點點頭,道:“馬先生與本王的意見倒是一致!”

“隻是讓百姓做什麼事情呢?”高燁景不明白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景王有所不知,百姓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眼下,邊城正值百廢待興之際,正需要大量的勞力來完成很多的項目。

比如這修築城牆,疏通河道,還有這修建大壩水庫之類,除此之外,甚至還可以去開礦、打漁打鐵,到工坊做工等。”

馬騰的一番話,高燁景和副將便明白了過來,紛紛點頭。

高燁景心中暗忖,看來這馬騰還真是有才啊!

“馬先生說的正是。眼下大旱剛過不久,疏通河道、修築水庫正是時候。若是現今將這水利修好,明年這時,便能有個好的收成了。

另外,修橋鋪路、修築城牆也需要不少的人力。以往,這樣的事情,朝廷都是要征發徭役的。倒不如趁著眼下的時節,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百姓做事。”高燁雲補充道。

馬騰見高燁雲的見解與自己如出一轍,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接著說:“正是這樣了,如此一來,百姓們不但有飯吃,也免去了大家鬧事的風險了。”

見眾人都對此方案沒有異議了,便開始著手開展這項計劃。

接下來的事情便明朗了許多,將城內的大工程全部擬定。

比方說,哪條路需要翻修,哪座橋需要搭建,哪些城牆需要加固,又有哪些鄉縣的河道需要疏通,需要興修水利等等。

按照各鄉各縣,將擬定好的工程,全部計算好人力,最後將糧食按照份例撥下。

隻要百姓們有參與工程,便能獲得糧食。

當然,賑災不僅僅是發動青壯的男人參與勞作,即便是婦女們,也要全部發動起來,一起勞作。

但是,基於年齡和體力的考量,老人和孩童自然是不需要勞作的,但是仍然能夠得到糧食。

“既是以工代賑,那麼糧食就不能少給了。凡是參加勞作的青壯男女,每日皆可領到糧米一升,少許醬菜。至於不能參加勞作的老人和孩童,每人則是每天半升的糧米。”馬騰建議道。

對於這樣的提議,高燁雲自然是讚同的,眾人更是沒有異議。

“以工代賑這樣的方法,和單純的發放賑災糧食不同。隻怕百姓們還不是很清楚。既然我等商定好計策,還需要張貼布告,告知百姓方可。”馬騰建議道。

“馬先生所言極是。副將,這件事情交由你去辦吧!”高燁雲對副將道。

“末將領命!”副將當即便下去辦事了。

副將派人在各處的鄉縣四下張貼布告,宣布高燁雲的決定。

因著災荒和戰亂,朝廷已經將免除了邊城和何處鬧災的地方的賦稅。

因此,高燁雲又命副將通知四散流離的百姓,讓其返回各自的鄉縣,青壯年可以參加工程領糧米,老人和孩童也能夠領到每人每天半升的糧米。

另外,還會針對參加勞作的青壯男女,根據其勞作的表現,適當發放一些工錢。

隻是,因著是以工賑災,所以這發放工錢自然隻是寥寥,每天不過二十文錢。

若是積攢起來,一個月六百文,積少成多,也算是一筆收入,還能增添點糧米。

告示張貼出去之後,不少災民還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

災荒之時,朝廷能夠開個粥棚,每天給兩碗稀粥聊以度日,便讓他們感激不已了。

但是,現在不僅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還能按照人頭領取糧食。若是幹得賣力點,還能得點錢銀,雖然不多,但是在眼下這樣的時節,簡直就是恩德了。

不少災民以為,朝廷隻是想騙他們返鄉罷了,因此聚集在城中,遲遲不肯離去。

不論副將如何勸說,但是百姓們隻是不信,隻好將這件事情告訴高燁雲。

高燁雲略一思慮後,便親自出城,看見聚集在一處的災民,黑壓壓的圍成一片,一個麵黃肌瘦,雙眼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