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吞並西夏之議(1 / 3)

“敢問太皇太後,前些時日是否有西夏國使節,前來大宋朝見?”

太皇太後頷首道:“確有此事,這與李先生所說之事有何關係?”

李慕正色道:“回稟太皇太後,那所謂的西夏使節赫連鐵樹,實則是西夏一品堂堂主。”

“他們明麵上是來朝見陛下和太皇太後,實則是借機來我中原生事,意圖覆滅丐幫和我長空劍派,剪除大宋的羽翼。”

“朝見陛下和太皇太後,不過是他們堂而皇之在大宋境內行走的借口。”

太皇太後臉色微變,略微沉肅下來:“竟有此事?丐幫且不去說他,長空劍派有李先生坐鎮,區區西夏有何神人能妄言覆滅?”

李慕傲然道:“漫說西夏無此神人,草民敢鬥膽說一句,除非是我大宋朝廷容不下草民,否則天下絕無此等人存在。”

太皇太後疑惑的道:“那方才李先生所言……”

李慕肅容道:“太皇太後有所不知,近年來西夏一品堂配製出一種極厲害的毒水。”

“此毒平時盛在瓶中,使用之時,自己人鼻中塞好解藥,拔開瓶塞,毒水化汽冒出,便如微風拂體。”

“任你何等機敏之人也都無法察覺,待得眼目刺痛,毒氣已衝入頭腦。”

“中毒後淚下如雨,稱之為‘悲’,全身不能動彈,稱之為‘酥’,毒氣無色無味,稱之為‘清風’,故此毒名為‘悲酥清風’。”

“月前赫連鐵樹率西夏一品堂武士,以此毒將丐幫所有高層,並幾名大宋武林頂尖高手一網打盡。”

“幸得草民門下弟子機警,及時發現了此事,果斷處置,在西夏武士未及使用此毒時,施以雷霆突襲,才解此危機。”

“太皇太後不妨想想,若西夏大量配製此毒,用在行軍作戰之中,我大宋軍隊豈不是任人宰割?”

聽完李慕的話,太皇太後臉色徹底變了,她凝重無比的道:“此毒當真如此厲害?”

李慕抱拳道:“草民以項上人頭擔保,絕無半句虛言。”

“在突襲西夏一品堂時,草民門下弟子奪得一些悲酥清風及解藥,願獻給太皇太後,您一試便知。”

聽李慕這樣說,那十之八九不假了,太皇太後再無疑慮,轉而問道:“既已奪得此毒和解藥,我大宋可能配製?”

李慕搖搖頭,道:“無法配製,因為配製此毒和解藥的主要材料,隻有西夏大雪山歡喜穀中才有。”

太皇太後蹙眉道:“如此說來,大宋豈不是危險了?”

李慕把局勢危急的效果拉滿之後,這才轉而道:“太皇太後倒也無須太過憂心。”

“咱們隻消在西夏配製出充足的悲酥清風,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一舉將之覆滅即可。”

“如此不僅大宋危局可解,更能吞並西夏百萬裏山河,最重要的是,那悲酥清風也能掌握在我大宋手中。”

大宋朝廷自然也有自己的諜報係統,隻不過朝廷的諜報係統,著眼點更多在各國朝堂和權貴之中。

他們更注重軍事、經濟、民生、政治等方麵情報的收集,對江湖的掌控極為不足。

打仗還得靠江湖人士作為羽翼,抵禦來自敵國江湖的力量,這也是為何,這個時代的江湖能如此昌盛的原因。

不過朝廷真要下力氣調查江湖上的事,同樣也能查得出來,所以李慕不怕太皇太後不相信自己。

聽了李慕後麵這段話,太皇太後正色問道:“李先生,哀家問你一句,攻打西夏,我大宋可有必勝把握?”

李慕認真的道:“回太皇太後,戰場局勢千變萬化,未到塵埃落定之時,誰人敢說必勝?”

“古來征戰,將士當有必勝之念,謀士當有取勝之道,但萬無必勝之理。”

“不過我大宋無論人口還是糧草,皆比西夏多上數十倍,西北邊軍亦是百戰精銳之師。”

“兵精糧足,又有如長空劍派和丐幫這樣高手如雲的民間組織相助,莫說是西夏,便是對上遼國,大宋勝機也當有十之七八。”

李慕一番話,雖然太皇太後還在躊躇猶豫,一旁的哲宗卻早已聽得熱血沸騰。

一直一言不發的哲宗忍不住開口道:“皇祖母,孩兒以為,征戰之事,有六成把握便已可放手一搏。”

“既然攻打西夏咱們有七八成把握,那與必勝有何區別?”

“難道咱們真等西夏準備好充足的毒氣,將我大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嗎?”

太皇太後歎了口氣,道:“官家,一旦動了刀兵,軍民肝腦塗地,不知要死多少人,燒毀多少房屋,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為君者胸中時時刻刻要存著一個‘仁’字,別說勝敗之數難料,就算真有必勝把握,這仗能不打還是不打的好。”

“不過你說的也有理,如今的局麵與往日不同,西夏著實欺人太甚,這一仗卻是非打不可。”

聽到前麵一番話,李慕心頭失望無比,高滔滔可謂將“婦人之仁”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打仗固然誰都不願,可你不打別人,等別人發展壯大就會來打你,到那時卻什麼都晚了。

好在這次他的鋪墊足夠,最後一句話終於是讓他鬆了口氣。

他起身抱拳躬身道:“太皇太後英明,我大宋以仁德治國,奈何那些番邦蠻夷,卻不與我們講仁義道德。”

“唯有以威武屈之,使大宋威加海內,方能令諸夷戒懼,不敢再輕犯大宋。”

哲宗略有些激動的大聲道:“先生說的對極了,仁德是留給我大宋子民的,對待番邦蠻夷,便該示之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