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千山、傅海濤。”
於閑在直播間裏直呼其名,引得對方和一部分觀眾不滿。
“你想說什麼?”
“我想問問二位,早期獸腳類恐龍的五指進化到後續鳥翼類的三指,期間大致規律如何。”
吳千山沒有說話,這種問題不值得他回答,而由傅海濤接話。
“五指不行,不適合鳥類, 所以才有了演化,學界主流觀點認為是最外側的兩根指爪退化,最後剩下三指。”
確實如此,按照現有資料,學界認為靠外的“小拇指”、“無名指”消失,剩餘三指。
“事實並非如此。”於閑輕輕晃動化石,“難逃泥潭龍屬於有羽毛的恐龍,它的前肢表現出不同的演化方式。”
“什麼!?”
觀眾們還是覺得蝴蝶龍哪個的大怪物刺激, 學者們的視角完全不同。
能夠推翻古生物學界主流認知的演化證據, 豈能不讓吳千山留意。
“你說難逃泥潭龍的前肢怎麼樣了?”
“等我發表論文你就知道了。”
“你——”
吳千山氣得滿臉通紅,又確實沒辦法,換位思考,他們也不會隨隨便便泄露新發現的痕跡。
傅海濤沒那麼沉穩,手指著鏡頭斥責於閑空口無憑。
“你這是忽悠人,想蒙混過關。”
“沒關係啊,我們直接的賭約可以延續到論文發出後,用學術因子判斷勝負。”
這麼一說,吳千山和傅海濤對視,情緒稍稍緩和。
用學術因子判定輸贏,對他們是有利的。
越頂尖的學術圈,資源越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各流派門第相互排擠。
某個知名雜誌若是A派係大牛當主編,B派係的論文就很難發上去。
吳千山掌握的資源豐富,傅海濤更是有大靠山。
反觀於閑, 雖然和《天儀博物》合作過,但頂多不被刁難,還是得客觀上達到水準才能正常發文。
優勢在我!
“哦, 對了。”於閑打斷了對方的遐想,“我這還有難逃泥潭龍的喙部。”
“那又如何?”
現今公布的兩個難逃泥潭龍化石同樣有頭骨、有喙部,比於閑的化石完整多了,應該沒啥可說的,隻能在前肢上做文章才對。
“我手上的難逃泥潭龍年齡較小,而它的嘴裏...”
於閑笑著微微解開綁帶,從側麵露了一下難逃泥潭龍的鳥嘴部分,又迅速掩蓋,不給觀眾看得太清楚。
隻是短暫的側麵展示,傅海濤沒啥感覺,“搞什麼?耍我們啊?”
“不...不...那是...”吳千山口中嘀嘀咕咕,把科研人員嚇了一跳。
“吳教授。”
“難逃泥潭龍在幼年期有牙齒?!”
“什麼?!”
現今公開的難逃泥潭龍化石就是正常的鳥嘴,裏邊沒牙。
於閑手中的化石明顯有牙齒的痕跡,說明難逃泥潭龍幼年到成熟經過一次演變,牙齒存在與否也表麵它的食物類型變化。
對研究侏羅紀晚期寒疆高原的生態位意義非凡。
而且難逃泥潭龍有著大量鳥類特征,正是吳千山研究的方向。
“你再...讓我看看!”
“不要!”
於閑重新將難逃泥潭龍化石包好,吳千山隻得悻悻住口。
沒看清牙齒的形態,就沒法判斷食物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