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打造強國工業
閩粵聯合軍政fǔ成立的同時,在閩粵‘交’界處的汀江一帶,何宗蓮的第三軍遭到粵軍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前後夾擊。
丹竹山炮戰進入第三天時,隨著清軍最後一‘門’火炮也被炸毀後,清軍已經失去了戰場主動權。
粵軍前後夾擊,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師屬重炮團對清軍陣地進行全麵炮火覆蓋,給清軍造成嚴重傷亡。
但最致命的是粵軍的馬克沁重機槍,這東西用來進攻不是很靈活,但是用於堅守陣地卻是得才所用。
清軍全力衝鋒,沒有火炮支援無法越過粵軍的重機槍陣地,隻能留下一片片屍體。
戰至15日,粵軍在強大炮團的掩護下,步步緊‘逼’,將清軍包圍在水口庵附近的幾座小山上。
此時清軍第三軍禁衛軍死傷過半,第一鎮折損三分之一,何宗蓮即沒辦法通過汀江,又無法殺回永定,被困在山上孤立無援。
何宗蓮不知道外麵情況,以為可以等到援軍,但是被困了十多天後,清軍糧食彈‘藥’紛紛告急,勢不能支。
16日,走投無路的何宗蓮吞槍自殺,第三軍剩下不足五千人盡數投降。
至此,清廷失去了賴以維係的旗人軍隊禁衛軍和第一鎮,製衡漢人的力量急劇減弱。
清廷方麵有戰鬥力的不外乎禁衛軍和北洋六鎮新軍,如今禁衛軍、第一鎮被滅,第六鎮嘩變,能夠戰鬥的隻有袁世凱控製二、三、四、五四鎮新軍。
何宗蓮的第三軍全軍覆沒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頓時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熱情。
5月5日,廣東、武昌起義爆發,昆明革命黨人便秘密開會決定奮起響應,推舉蔡鍔為臨時總司令,起義時間定在6月30日午夜12時。當時清政fǔ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總督李經羲在總督署內外修築工事,並下令逮捕革命黨人。
6月22日晚,北教場新軍第七十四標因秘密搬運子彈,泄‘露’了消息,不得不提發動革命。雲南講武學堂校長李根源等率部從北教場攻昆明北‘門’,城內講武堂學生打開城‘門’,迎接革命軍,兩軍彙合,進攻軍械局。李經羲指揮巡防營占領五華山,依靠地利同革命軍作戰,戰鬥隧形成僵局。
蔡鍔不知起義提前,直到總督李經羲命令他率部鎮壓起義時,才得知城中已經起義。蔡鍔當即率巫家壩步、炮兩標趕到,與七十四標合兵一處,開挖地道,實行爆破,攻下軍械局。
攻擊總督府時,李經羲的兩‘門’機關槍‘射’擊猛烈,革命軍在南城埂安置大炮,猛轟總督署,炸死機槍手。總督李經羲半夜挖牆‘洞’攜家眷出逃,總督署衛隊放下武器,革命軍順利攻占總督署。
接著革命軍發動夜襲,攻取五華山南麓的紅柵子,炮轟敵陣,‘激’戰兩天後終於攻克五華山。
6月25日,革命軍成立大中華國雲南都督府,舉蔡鍔為都督。
同一天,貴陽新軍響應革命。於6月26日光複貴陽,30日光複貴州全境。7月1日,成立大漢貴州軍政fǔ,以楊蓋誠為都督。另設樞密院,以張百麟為院長。
雲南、貴州相繼獨立後,廣西陷入四麵楚歌,一直觀風的廣西都督沈秉鈞決定響應革命,於7月2日宣布廣西獨立,成立廣西大漢軍政fǔ,自認都督。
然而,雲南、貴州和廣西皆為窮省,曆來經費都是靠中央“接濟”和廣東、湖北等富裕省份“協餉”,即便這樣依然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