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吃餉天經地義,這時期的中**隊大部分都是為了吃口飯,自然是哪個政fǔ給的待遇好跟哪個‘混’了!
顯然,龍嘯卿控製的東南三省富裕的多,待遇高。從這次龍嘯卿派往武昌的粵軍獨立‘混’成團就可以看出,那是待遇超好。
粵軍獨立團的宣傳作用在這一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革命陣營中的無黨派革命軍官們倒向支持龍嘯卿。
7月15日,當龍嘯卿在廣州瘋狂的借款15億美元的消息傳到武昌後,立憲派和革命軍官們認為這筆錢足夠推翻清政fǔ建立民主新政權了,因此立即明確表態支持龍嘯卿擔任聯合政fǔ總統。
宋教仁和黃興這兩個同盟會大佬對此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戰爭打得就是錢,湖北軍政fǔ還得靠龍嘯卿資助才能堅持,因此二人出於大局考慮,決定選舉龍嘯卿為民國聯合政fǔ大總統。
總統人選決定後,易學清和符大柱商議後認為同盟會的號召力還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決定將副總統位置‘交’給宋教仁。
這算是同盟會和民生黨的第一次‘交’鋒,民生黨後來者居上,頓時成為全國三大黨派之一。
隨後,會議開始討論首都問題。同盟會輸了一局自然不想輸第二局,他們的辦法是全力守住武昌作為首都,讓龍嘯卿到武昌就任,方便控製他。
但民生黨方麵又不是傻子,當然不幹,執意將首都設在廣州。
雙方再次展開爭論,會議大廳成立菜市場,各省各派之間紛紛進行閉‘門’磋商,同盟會和民生黨雙方到處拉人支持。
7月17日,北方戰局出現了變故。
袁世凱命段祺瑞回師石家莊後,以談判名義把第六鎮統製官吳祿貞騙出來,‘誘’降失敗後將其暗殺。由於第六鎮多為袁世凱的北洋‘門’生故吏,因此吳祿貞一死,第六鎮重新歸到袁世凱帳下。
閻錫山本來打算和吳祿貞合兵一處,直接組成燕晉聯軍攻入北京,一舉結束內戰,但吳祿貞突遭變故,袁世凱派段祺瑞對閻錫山所部窮追猛打,直接收複了太原。閻錫山率部退至山西以北,內‘蒙’古地區,變成了遊擊隊。
袁世凱打通了京漢鐵路之後,恢複了補給。這時清政fǔ也得知了南方革命黨組成了民國聯合政fǔ,正式跟清帝國對抗。
此時清帝國中央已經沒有可用之兵,完全靠袁世凱,因此為了籠絡袁世凱加封他為內閣總理大臣,命其速速掃平革命。
袁世凱升任內閣總理大臣後,自然要威風一下,讓革命黨長記‘性’知道他的厲害。
於是7月19日,袁世凱命馮國璋大舉進攻漢口,戰事當天就陷入了白熱化,成為陽夏戰役開戰以來最慘烈的一天。
雖然江麵上有廣東海軍的巡洋艦火力支援,但由於長江上遊幹旱,河道開始變淺,海容等大型巡洋艦既要躲開二十多艘外**艦的江麵租界,又要躲避岸邊北洋炮兵的攻擊,因此作戰十分不方便開始吃虧,戰艦多有受傷。
這支海軍可是龍嘯卿的寶貝,絕對不能有所損失,因此龍嘯卿得知後急電薩鎮冰率海軍出長江。
20日,隨著海軍退出,漢口戰事吃緊。而符大柱采取易學清的建議,讓獨立團暫時休整,‘逼’迫同盟會做出讓步。
21日,馮國璋打的很猛,一天內連續攻占了三眼橋、米糧山、鍋底山,革命軍死傷一千餘人,當夜漢口失守。
漢口失守,武昌幾‘玉’不保,各省代表紛紛表示武昌太靠前了,一旦成為首都必然遭到清帝國瘋狂打擊,若是失守恐搓革命士氣,因此紛紛支持在廣州設立首都,因為那裏離得遠,戰略縱深長,加上清帝國沒有海軍了,不怕他們海上攻擊廣州。
首都必須要堅‘挺’,這是革命根本。
宋教仁無奈,於是在首都問題上做出讓步,民國臨時政fǔ臨時首都設在廣州,各省代表團組成參議院南下廣州。
不過,同盟會還是耍了手段,隻當廣州為臨時首都,正式首都需要在日後戰局穩定後再做決定。
對此,易學清等人並不在意。
日後的事情日後再決定,答應你同盟會又怎麼樣?輸了這一次就有下一次,想再翻盤很難有機會,而誰又會知道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