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得償所願(1 / 3)

海南北雙方的談判還在拉鋸當中,同盟會方麵主張全國迅速統一,支持袁世凱‘逼’宮勸清帝退位,宋教仁同時承諾將副總統位置讓給袁世凱,甚至支持他參加正式總統選舉。

不過,袁世凱希望得到民生黨肯定的答複。對此,民生黨代表易學清態度曖昧,表示原則上支持同盟會的提議。

通過長時間的談判,唐紹儀看出同盟會方麵實力弱小,政治上同樣軟弱。相反,成立不到半年的民生黨卻是態度強硬,這跟他們的實力息息相關。畢竟南方政fǔ財力、軍力最大的是民生黨。

民生黨委員長龍嘯卿一直不出麵,這樣使得易學清有了足夠的談判回旋空間,因為最終拍板的人隻有龍嘯卿一人,其他人的承諾隻是在打馬虎眼。

唐紹儀深知龍嘯卿的實力,已經連續兩次大借款了,總額資金達到35億美元,就算用錢砸也砸翻清帝國了。

為讓他擔心的是龍嘯卿在廣東的十幾個新兵暫編師正在強化訓練,而且還有一個以黃埔軍校生為主的學生軍,這批部隊已經訓練五個多月了,完全可以出來打仗。

隻是,龍嘯卿遲遲未動,因為他的黃埔學生軍一期速成班延長至六個月方才畢業,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支有軍校生組成的軍隊就將正式入役,給袁世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此時,列強態度曖昧,因為他們皆看好南方的龍嘯卿政權。在北方隻有俄國和日本支持清帝國,但兩國資金有限沒有美英列強們的財大氣粗,給清帝國的幫助有限。

唐紹儀將南方情況上報給袁世凱後,袁世凱權衡利弊,決定支持革命,倒戈對付清廷。

為了獲得在革命陣營的地位,袁世凱正式回複南方談判代表團,表示將要武力‘逼’宮。壞人讓袁世凱去做,對此南方談判代表團同盟會和民生黨一致同意,支持袁世凱‘逼’宮。

與此同時,國際方麵英國主張南北政fǔ盡快完成談判,因為雙方下一場戰爭的‘交’戰前線將是長江,嚴重威脅英帝利益。德國、俄國、日本、法國等帝國主義對議和施加壓力,聲稱“中國的戰爭若持續下去,將有危於外人的利益與安全”,促使雙方盡快達成協議。

月30日,伍廷芳代表革命軍方麵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選舉總統、建立共和政fǔ等條件。唐紹儀代表袁世凱向革命軍中的同盟會和舊官僚以及立憲派施壓,軟硬兼施的拉攏他們走向擁袁道路。

袁世凱已經沒有多少選擇,南方實力遠大於北方,打下去他一無所有,不如立刻反正,還能分得一杯羹。

,袁世凱以利害遊說和買通慶親王奕劻和那桐,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後身邊受寵的太監張蘭德,威嚇隆裕太後稱大勢已去,如果革命軍殺到北京,則皇室生命難保,而若同意讓位,則可有優待條件。

同時,英國公使朱爾典會同法、俄、日公使聲明讚成清室退位,其中俄日攝於英國壓力不得不表麵上支持。

同日,清將領薑桂題、張懷芝、曹錕、王占元、陳光遠、李純、王懷慶、張作霖等十五人在俄日德等帝國主義列強暗中授意下致電內閣,誓死反對共和,請飭各親貴大臣將在外國銀行所存款項提回,接濟軍用。

奉天張作霖部在營口接收日本輪船密運的步槍一萬二千枝,子彈二千萬發,機關槍六‘挺’,山炮六‘門’。張作霖以彈壓革命為由,乘機將他的36營巡防營擴編為兩個師級單位,他自認總督官。

日本駐旅大軍隊配合張作霖部,以彈壓革命黨為由幫助張作霖控製了奉天,並暗中策劃一旦南北和談破裂奉天便獨立,以確保日本在關外的利益。

接著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共47人聯名致電內閣、軍谘府、陸軍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軍已答應對清朝皇室、王族及滿‘蒙’回藏各族的優待條件,陳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布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2月4日,裕隆太後召開清廷禦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廣州臨時政fǔ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在龍嘯卿的授意下,廣州參議院快速通過《清室優待八項條件》和《滿‘蒙’藏回四項條件》要求袁世凱和清帝立即兌現。

2月6日,在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和‘逼’迫下,宣統帝溥儀的母後隆裕太後接受清室《優待條件》,遜位詔書》,宣布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fǔ。

至此,大清帝國正式終結。統治了中國二百年的清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兩千年來的帝製也宣告滅亡。

但《退位詔書》中,“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fǔ”為袁世凱手下所添加,目的是造成袁世凱法理上的組織共和國政fǔ的權利。

同盟會和立憲派沒有反對這個條件,因為此時清帝國已經滅亡,革命陣營的最大敵人清室退位。這樣一來,剩下的是革命陣營內部的權利爭鬥,此時明顯是民生黨最為強大,因此他們選擇弱弱聯合以抗衡強勢的民生黨。

但是民生黨強勢反對這條,在南方此時民生黨控製著中國最發達的幾個省份掌控經濟命脈,同時民生黨借北伐之機已經將各省革命軍改編,挖同盟會和立憲派的牆角,拉攏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加入民生黨,同時排擠和打壓拒絕加入民生黨的其他同盟會和立憲派成員,將南方各省的軍隊實際上已經納入民生黨的麾下。